崔佛海看了一會兒,隨著逐字閱讀,臉色漸漸嚴肅起來:“儒林裡還有敢這般寫書的讀書人,真是天下幸事。”

他閉目片刻,突然感嘆:“原來如此,之前我過於拘泥形類典籍,導致三寶僵化,難以轉圜。現在需涉獵廣泛,廣讀天下之書,以證牘劍,這將助我成就九轉!”

“多謝師弟點撥!”崔佛海鄭重拱手。

“師兄客氣了,本來師兄厚積薄發,只需最後一個契機……這也是師兄的機緣。我不過是恰巧撞上了這個節點。”

吳奇笑著恭喜。

崔佛海找到了突破的契機,此時也變得輕鬆許多,話也多了起來:“師弟此次切不可大意,我雖未曾見過沈駒,但卻和劍聖裴先生有一面之緣。”

他臉帶緬懷:“至今想起來,裴先生的風采依舊讓人難忘。”

吳奇在不少書籍裡見過劍聖裴旻之名,只知其劍術通神,為大唐朝廷第一護法,此外一無所知。

既然崔佛海見過本尊,吳奇趕緊請教詢問。

“裴先生的修為?”

崔佛海聽得一笑:“吳師弟,你可知道,歸劍師祖出山後一十六戰,十五勝一平,那一平是面對的誰?”

吳奇愕然:“歸劍師祖與裴劍聖交過手?”

“對。”

崔佛海點點頭:“彼時,大唐取代前隋而立國,裴先生攜皇命登門,與歸劍師祖在劍山問劍大比時切磋,唯元嬰期可觀禮,殷師叔也在場。兩位真人神通法相盡顯,打得萬劍齊喑,最終只得算不分勝負。”

“裴先生似乎因某種緣故,不能全力出手,從那以後更少露面了。”

“沈駒雖非元嬰修士,但為劍聖弟子,實力絕不可小覷。你我不可大意。”

吳奇點點頭。

他突然想到:“崔師兄認識嚴自昶或段煊麼?”

戢水龍女說過,當初嚴長老和段煊在劍山斗法,這四年一次的重要大比,崔佛海不會沒有印象。

“嚴師兄?段師叔?”

崔佛海一愣:“師弟才到武當山,竟然就知道嚴師兄和段師叔的事麼?”

吳奇頓時精神一振:“這兩位有什麼恩怨?”

對方猶豫了一下:“其實也算不得什麼恩怨……嚴師兄、段師叔還有一位孔莘(shen)師姐,曾是至交好友。”

“南海秘境開啟,他們結伴而去,孔師姐卻死在其中。”

“回來後,嚴師兄就和段師叔形同陌路,三十一年前的劍山大比,嚴師兄險些一劍斬了段師叔,事後就退出了武當山……唉……”

吳奇屏氣凝神。

果然有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