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湖是長寧州北面的外流湖,與長江相通,最終匯流入海。

因此避水獸直接沿長江而下,寅時直抵青龍湖畔。

外面天垂黑幕,月明星稀,湖面上銀光粼粼,如碎珠落盤,光可鑑人。

岸邊夜風習習,吹得兩岸竹林與草木沙沙作響,伴隨蛙聲蟲鳴,夜晚倒是不孤獨。

吳奇心念一動,將李宓從無常圖中召出來。

少女一出來就東張西望,有幾分好奇新鮮:“這是哪兒?好漂亮的湖。”

“青龍湖。”

吳奇稍提了一句,隨即問她:“你知道三相幽王麼?”

“知道一點。”

李宓一聽彼便曉得是正事,神色也認真起來:“漢史記載,三相幽王奪了夜郎古竹,導致夜郎國覆滅消匿,後被大唐朝廷攜三教修士重創後逐出天外,再無後文。”

這與吳奇所知一致。

“不過我翻閱典籍文獻時,總覺不太對。”

少女微微蹙眉:“幽王圖謀夜郎古竹,倒是能說得通,畢竟古竹是先天靈寶。但此前多年記載裡,卻未有三相幽王甚至大幽出沒夜郎國的記錄,更像是蓄謀已久。”

“父親去長安時,我請他託人抄錄先秦乃至更早前的多方稗(bai)史,又寫信請教普賢寺的大師,詢問了青城山的書閣修士。”

李宓輕聲道:“史冊以漢代為界,漢代以後記錄都非常詳實,逐年大事都記錄在冊。但漢代之前,卻只有零零散散的史記,不論先秦還是戰國春秋,亦或是更早的周朝,殷商,留下的文獻,今人看起來也更像是一些志怪亂談。”

“蓋因當時幽鬼極多,不論是諸侯還是王朝都忙於征討幽鬼,驅逐幽王。”

“漢之前,先秦一度強盛至極,始皇嬴政以一國之運鑄「十二黃巾力士」,又以關中軍、長城軍、驪山軍、嶺南軍煉造軍陣法寶「大秦軍勢」,一度想跨出天缺,征討天外之地,以馭幽鬼。”

“可惜壯志未酬身先死,千古一帝君王夢,盡付東流。”

吳奇心得心神激盪。

哪怕強盛如大唐,也從未有過征討幽冥的打算,先秦之強可見一斑。

李宓又講,「十二黃巾力士」即秦始皇所鑄十二金人,攜一國之運。如今大唐以法錢流傳和增幅國運,倒是比過去有了更長遠的打算籌劃。

「大秦軍勢」則是百姓也耳熟能詳的兵馬俑,只是大多人不知背後深意,總是以為是為秦始皇陪葬的兵佣。

“始皇又是如何死的?”吳奇好奇道。

“不得而知。”

李宓搖頭:“最被認可的是說病死,當時發生的事很難被完整還原了。”

她將話題引導回來:“查到「十二黃巾力士」時,我就發現裡面有一段記載‘……始皇以力士擊三幽王,幽王不敵,退。’”

“這裡的三,原本被後來人理解為三個,也就是始皇用黃巾力士擊潰了三個幽王的意思。”

“但後來我查阿房宮散佚志錄,又發現有宮廷樂師、侍衛目睹了始皇擊幽王這一幕,他們卻說‘始皇遇襲,力士擊之,幽王重傷,乃走’、‘幽王鬼祟,潛宮刺君,未果,逃濮’。”

“其中一名畫師描述最為詳細,說‘宮中現六國亡鬼,北宮趙王遷,前宮燕太子丹,楚王負芻入阿城,襲帝,始知幽王。’”

李宓此時雙眼泛光,整個人充滿奇妙神采:“濮,就是當時楚西南夜郎國一帶,阿城即阿旁宮。這三位六國亡鬼,都是與始皇作戰最為激烈的三個國君。”

“因此,三指的是他們三國君的亡魂,卻被始皇認為是幽王,三相幽王之名,指的就是這幽王能一化三相。”

“種種線索都在指向,當時潛伏偷襲始皇的幽王,就是三相幽王。”

少女比劃手勢:“三相幽王被黃巾力士重創,逃往濮,然後銷聲匿跡。”

“夜郎古竹以強命再生著名,一根古竹衍生出了夜郎竹這一脈靈竹。”

“所以三相幽王是早有預謀,就是衝著夜郎古竹去的,他要奪得古竹,以這先天靈寶療傷和修復。”

看著滔滔不絕的李宓,吳奇對這龍裔少女又有了一個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