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法師,讓貧道嚐到如此美味。”吳奇雙手合十,鄭重道:“事後請法師務必到浮雲觀一趟,貧道下廚做一桌齋菜,略表感激之情。”

一個和尚,一個道士,在殮屍廟裡談竹論吃,讓地主許叔靜終於繃不住了。

他咳嗽了一聲:“法師,道長,今天是為王猛案而來。”

吳奇與釋然這才回過神。

“當然,當然。”

“是極,是極。”

許叔靜清了清嗓子:“王猛案已由監幽衛益州司接管,司都尉朱大人親自督查,由儒釋道三教修士協同共助,正本清源,查證實情……”

此時吳奇才知曉,原來許叔靜不僅是王猛案具體負責人,還是儒士。

與釋道兩教不同,儒家一直與朝廷聯絡緊密,儒士是士人官員的核心群體,大多都是朝廷御用文人。

不過儒家門檻也高,要冠以儒士之名,非進士不可,否則只能稱之為儒生。

進士相當於佛門遊歷僧,道家築基修士。

儒士有文寶、文光護體,若還有長官官印,則有大唐王朝國運加身,即戰力更勝遊歷僧與築基修士。

吳奇有幾分意外:許叔靜這般年輕,竟是進士出身。

科舉兩科,一為明經,一為進士。

明經考核的大多是經書、經文填充摘錄,要求熟讀經書,按部就班作答。

進士科要求考生就特定題目創作詩、賦、經義闡述、時局策論,考生需觸類旁通,提出獨到理解與可行之法方能及第。且進士科的評選標準甚嚴格,由大儒親自判卷,考上進士科的人數不到明經科十分之一。

常言道,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可見考進士之難。

高難度的另一面,是豐厚的回報。

一旦進士及第,名字與詩詞策論就會被各路大員、大儒知曉,當今皇帝也會過問翻閱。從此在中央朝廷掛上號,不出意外,進士都是朝廷未來之棟樑。

許叔靜進士出身,三十歲左右,竟被丟在益州一個小縣當了數年司法佐,到現在才調回成都府,這迥異於進士步步高昇的正常仕途。

吳奇有理由懷疑,許叔靜得罪了某個大佬,導致被貶益州,步履艱難。

許叔靜被吳奇看得有點心裡發毛:“道長,我臉上有甚麼不對勁麼?”

“走神,勿怪。”吳奇道。

三人將屍體撒上藥粉,以布帛纏手,開始檢核屍身。

王猛屍體表皮青灰,胸口、小腹、下陰處均有詭異蜈蚣狀黑紋,這黑紋彼此連線,彷彿在他體表撕開了數條口子。

釋然手指在屍體上一寸寸擠壓摸捏:“《鎖魂練魄》本名《陰剎鎖魂練魄經》,為魔門九幽山術法,講究分離陽魂陰魄,以法器鎖住陽魂,煉製陰魄為傀儡。”

“王猛身上三處,心、肝、陽勢已有陰鎖,為鎖魂練魄第三重,已極其危險,稍有不慎就可能失控。”

釋然對屍體很是熟稔,先扒開眼皮檢查眼珠,而後拉開嘴唇,辨認死者口中顏色與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