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奇原本想著,到珉水龍宮拜訪商洽後,就返回武當,畢竟武當山才是如今真正的師門,此番還有南海許多事務,需要對師長彙報一番。

可現實情況卻容不得他離開。

雖然白靈山山神斛山已同意入夥,可祂需要更多的情報支援,而且龍王敖夙也需要和吳奇進一步探討接下來的佈局規劃,以及對各路神祇的不同方針。

七十二個神位,一百零八名正神各有來歷,彼此關係交錯複雜,派系眾多。

光是梳理種種神祇關係都耗費了好幾天,然後是對南海神市的進一步地互相推演。

期間龍王不斷扮演各種角色,其他四海龍王、風伯、雨師、雷神、朝廷、三教以及幽王,做出種種針對性破壞。

吳奇作為防守方,絞盡腦汁來應對。

對弈期間,很多時候他都被搞得非常狼狽,還是龍王提點後他才找到了破局之法。

這幾天吳奇也得到了大量知識惡補,對神祇之間的恩怨和手段也有了一個新瞭解。

譬如說,神祇出手一般有兩個方式:指使和威懾。

指使,是透過對以三教為首的修行者進行神啟,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尋找、收集、斬殺等等。總有些神祇看不順眼的人,有些神祇忍受不了的事,這時候,修行者就是最好的執行者。

替天行道。

這是最好的包裝。

就像吳奇此前用三清像對香客的叮囑一樣。

威懾,是透過針對性力量來震懾。譬如某個宗門,所行之事讓一位山神厭惡,山神就會給予相關者警告,不止他們,還有這些人的親朋好友,告訴他們,再繼續下去,取死之道。

宗門無法搬遷,最後幾乎都會妥協服軟。

這兩個手段都是規避了天道風險,但得罪神祇的修行者不敢賭,若是有真好需要神祇之力的瘋子殺來,那就是生死一線。

概而言之,神祇親自下場的情況少之又少。但神祇一旦盯上,那就是源源不斷的壓力。

不同於幽冥來客,幽鬼們雖然是強龍,但還有三教修士和朝廷制衡,可神祇卻根本不必搭理朝廷和三教,祂們只對天道負責。

強龍不壓地頭蛇,更何況還是地頭神!

……

龍宮第三日。

吳奇正和龍王在繼續推演攻防,阿錦匆匆忙忙從外面進來。

“出事了。”

少女急促道:“長安最新情報,東都洛陽幽鬼作祟,此前告發太子的河南府少尹王堯策、司錄參軍事饒靖、方蟠都被大幽所殺,割去了舌頭,挖去了眼睛,雙耳也被焚燒為焦炭。”

“相關證人,唯有在長安的御使大夫程芝、太史局李淳風無恙,不在長安的相關者都被虐殺。”

“死者身邊都用血寫了一句話,「背叛賢君,佞臣當殺」。”

“如今到處傳言,太子被廢,是背後許多權臣的謀劃。”

“太歲幽王正統領幽王,對長安虎視眈眈,隨時要進行救援。”

吳奇和龍王對視一眼。

一少一老,眼裡都是凝重。

廢太子和幽王串通的可能性很小,但太歲幽王的確是真的出動了。她這次下手狠辣果決,既是對大唐朝廷的挑釁,也是對一眾朝臣的死亡威脅。

敢動和幽冥有關的人,那就是這樣的下場。

除去京城長安,沒有安全的地方。

太歲主動將對抗驟然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