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仙人五景(第2/3頁)
章節報錯
吳奇懂了。
這相當於打了天道補丁,讓後來修士難以利用漏洞求仙問道。
有點諷刺的是,古仙補天,卻是為了讓後來者無法登仙……
“其實並非是按部就班地一層層修行,與修行悟道本身有關。”
“此前就有修士一夕悟道,一念成佛,直接跨過仙人前三景,化身至人,只是其中機緣福祉,卻是外人難以描述與理解了。”
“求仙問道,一景一世界,便是這樣一個過程。問道之人,即為仙人。”
吳奇又問:“我聽聞「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不知聖人與神人又如何來算?”
“這段話源自三教古時論道,為聖人莊子所說。”
黃天語氣平和:“至人為求仙問道最高目標,這毋庸置疑,其次神人卻是指的神祇正神,聖人卻是諸子百家的說法。這句話原本是論道,可後世卻將其引申為境界差異。”
“古言今論大抵如此。”
他稍作停頓,便說:“神人神位因脫胎自天道,能到的極限是天仙,在神樞之中,更是如魚得水。”
“聖人是指的知行完備,有大善之人,算起來,聖人能到的極限亦為天仙,只是沒有神樞,鬥法上略遜神人一籌。但聖人優勢在於可一朝頓悟,以文光顯達於世,神人卻需要漫長時間錘鍊修行,而且會有任期,若是丟了神位,也就神威不再。”
“按照這三者實力說的話,也不算錯。”
“只是這段話本不是講修為與境界,如今卻是扭曲了真意,實在是捨本求末。”
黃天嘆了口氣:“世人只想求仙得長生,大多都在修行路上忘了問道。或許是這條路過於艱辛,讓眾多道心堅韌之輩也望而生嘆,倒是長生更加實際,惹人遐想。”
吳奇一一記下,又問:“前輩,那虛空藏菩薩乃是佛門菩薩,距離成佛僅有一步之遙,也要放棄靈山之路麼?”
黃天不答,卻說:“你可知,世間多少佛?”
吳奇想了想:“樹上說的最多的是過去佛、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這四尊,但許多雜記上所敘,言靈山佛數如沙,難以計數,已歷經眾多劫數。”
“不錯。”
黃天臉帶讚許之色:“靈山有無限佛的說法,因佛橫渡過去和未來,故而身藏萬千。但你可聽聞靈山至人?”
吳奇一愣,有些懷疑:“靈山難道……沒有至人?”
“不,有。”
“靈山萬千佛陀所化唯一,「佛道」存在,便是無數佛陀渡己渡人所塑,為所有神道之中,唯一穿過天道,穿梭於諸多世界的神道。若以不被天道封鎖而論,堪稱至人。”
黃天淡淡道:“靈山雖同為神樞,卻是迥異於其他神道,天道無法制衡靈山,正是因為最初群佛涅槃,化身為靈山「佛道」。靈山眾不斷轉世重修,從而接引產生更多佛陀與菩薩。”
“佛門另闢蹊徑,尋找另一條以諸佛突破至人的修行之路,試圖在靈山重現太初,另建天道。”
“到時靈山諸佛陀、菩薩、羅漢便都是至人,他們是一群有大智慧,大毅力的智者。”
吳奇聽得心裡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