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蝗災本就是天道之劫外在顯化,若是一味去堵,反而會引起一系列不可知反應,帶來更多的劫數。”

許叔靜無奈道:“目前能做的便是提早發現,將飛蝗群控制疏導,最終送入大海,海中妖鬼眾多,生冷不忌,倒是不怕飛蝗作亂。”

吳奇則是想到了一個可能:“也就是說,乘蝗災東風而來的妖鬼與幽……這麼看來,更像是順應天道?”

“雖然不想承認,但這的確是事實。”

許叔靜臉上顯出幾分無奈:“天災,或者說蝗災對大多人都是一場巨大災禍,但在一些修行者眼裡,卻是他們觸碰與領悟天道的契機。哪怕朝廷和三教如何禁止與格殺,後續依舊有修行者會忍不住試一試。”

吳奇這下腦裡有一個較為清晰的概念。

蝗災是天道外在表現,難以徹底消除。

其背後,分成三個群體。

第一個群體是受災人,這一部分大多是普通生靈,包括百姓與尚未化形的妖類甚至是部分鬼魅。

第二個群體是救災人,包括大唐朝廷與三教大多數修士,面對蝗災都是採取各種手段,以確保百姓能夠儲存性命,減少損失。

第三個群體是助災人,修行者借蝗災契機,順應天道,從而去尋找那一線機緣。

因此,蝗災不僅僅是天災,也包含人禍,又由於有天道在側,因此處理蝗災時需要格外小心,避免引出其他天道之劫。

“許參軍,今年蝗災已爆發了麼?”

“還未。”

許叔靜搖頭:“目前是河北、河南兩地最嚴重,朝廷正將部分蝗群往山東海域引,目前形勢不容樂觀。”

吳奇突然腦子裡一亮。

若是能處理蝗群,這不就是一個獲取大量香火的好機會!

但要怎麼應對這一群天道之劫化身的族類,這可不是普通的蟲子……簡單粗暴地絞殺還需要慎重。

他陷入沉思。

不知道蝗蟲能不能煉丹……若是能煉丹,那麼不如將這些蝗蟲收集起來讓丹靈煉製丹藥。

蝗蟲丹?

可惜要用丹靈煉丹,需要它現身婆娑世界,它一現身又要被天劫鎖定,前提需要有幾百年的香火灌注,讓丹靈至少能度過初生之劫。

後續的嘗試才有一個前提。

輾轉又回到了香火問題上。

奈何吳奇現在無常圖裡一份香火都沒了。

……

回到浮雲觀時,吳奇受到了熱烈歡迎。

白玉簫和紅綾拉著他問個不停,對龍虎山一戰充滿興趣和好奇。

兩位師兄,趙晟與戴奕也從山上折返,他們見小師弟回來,臉上也不由露出笑容,只是比白玉簫兩人要內斂許多。

東廟的黃四郎也得令,一路從廟裡趕了過來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