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潼關總兵張鳳也未見黃飛虎,隨即也反身回了臨潼關。

聞仲坐在墨麒麟上,百思不得其解。

馮遠說道:“莫不是又繞路返回朝歌?”

聞仲聽言覺得甚是有理,同時,遠山處,清虛道德真君手中顯出一個黃色葫蘆,從其內倒出神砂,向朝歌方向一揮。

片刻後,有士卒通報聞仲:“見武成王領家將殺回朝歌了!”

聞仲急忙催動墨麒麟,就要回往朝歌。

馮遠一躬身,說道:“武成王身經百戰,為防有詐,末將請命,前去臨潼關,協助張鳳將軍。”

聞仲點頭:“也好,你速去!”

“只是無憑無據,怕張將軍不許我進臨潼關!”

“你持此令便可!”聞仲取出一令牌,交給馮遠,隨後乘著墨麒麟回往朝歌。

馮遠鬆了口氣,心中已將那腎虛老頭罵了千萬遍。

為了掩人耳目,路上馮遠又變換了容貌,畢竟以後可能還要回朝歌混日子,萬一讓人看到他和反賊一起,不免落人口舌。

遠山處,清虛道德真君看著馮遠一舉一動,殺心漸起,他與太乙真人關係甚好,三四年前,聽聞太乙真人愛徒哪吒被一叫馮遠所殺,後來由通天教主親手救治,雖說是活了,但都看得出,這個“哪吒”並非玉虛宮靈珠子轉世的哪吒。

但通天教主是其師叔,實力更是不弱於元始天尊,截教此時又勢力正盛,太乙真人也只能啞巴吃黃連了。

這一切緣由,皆是因馮遠而起,太乙等人早欲將其除之而後快,但聽聞通天教主親自指點馮遠,對其甚是喜愛。

又聞馮遠在三仙島與三霄仙子共同修煉四年有餘,關係匪淺,太乙等人有所顧忌,均未敢對馮遠下手,畢竟殺劫臨身,一個不小心便是身亡道消。

清虛道德真君嘆了口氣,還是按下殺心,將混元幡一拋,黃飛虎等人再次出現。隨後清虛道德真君化為遁光,回了青峰山紫陽洞。

黃家眾人,如醉方醒,如夢方覺,各個都在揉眉擦眼,定睛再看,四路人馬蹤跡皆無。

黃飛彪說道:“吉人自有天相!”

黃飛虎連忙說道:“剛才人馬不知道去了哪裡,此地不宜久留,我還需快點行進,過了臨潼關才是!”

轉眼間,馮遠隨眾人到了臨潼關前,城上一身穿甲冑的將軍,見黃飛虎至,單腳點地,縱身躍到城下,其後城門一開,出來一隊士卒,殺氣凜凜。

黃飛虎騎著五彩神牛向前兩步,坐在神牛之上,黃飛虎欠身說道:“老叔,小侄乃是難臣,不能全禮。”

自城上下來的人正是臨潼關總兵張鳳,看著黃飛虎半晌,沉聲說道:

“黃飛虎你父與我一拜之交,你乃紂王之股肱,況是國戚,為何造反?辱沒祖宗,今汝父任總帥大權,汝居王位。豈為一婦人而負君德?”

“今日反叛,如鼠投陷阱,無有升騰,真是可惜。聽我老拙之言,早下坐騎,受縛解朝歌,百官進言,又有聞太師能明辨是非,商王或許念在你是國戚,將往日功勞。贖今日之罪,保全一家性命。如迷而不悟,悔之晚矣!”

黃飛虎說道:“老叔在上,小侄為人,老叔盡知。商王荒淫酒色,聽奸退賢,顛倒朝政,人民思亂久矣!”

雖然黃飛虎如此說,但明顯沒有底氣,馮遠見此,上前半步,厲聲說道:

“君欺臣妻,逆禮悖倫,殺妻滅義,王爺自領兵,立功無數。定天下,安社稷,披肝瀝膽,治諸侯,練士卒,神勞形瘁,有所不恤。今天下太平,不念功臣,反行不道!”

黃飛虎點頭接著說道:“望老叔開天地之心,發慈悲之德,放小侄出關,投其明主。日後必結草銜環,補報不遲,不知尊叔意下何如?”

張鳳大怒道:“飛虎侄兒,以吾所觀,你乃是受到此人挑唆,故而行此大逆!”

接著張鳳看向馮遠,大喝一聲:“逆賊,蠱惑我飛虎侄兒,吾今日定要取你性命!”

馮遠聞言,心中苦笑:這是要把髒水潑到我身上啊!

那張鳳已經持刀看來,馮遠臉色一變,取出了雷雲赤火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