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國璋和他背後的明社,廣安廣順兩王以及楊妃都沒看上,偏偏選中了吳妃,會不會都是同樣的原因:大姐兒的父母親夠蠢夠笨,家人也是昏庸無用得多,能幹的少?

想到這裡老太太打了一個寒戰,心裡不知道是悲哀和慶幸。

她轉頭看了一眼昌國公夫人,此前她連探花出身的姑爺都看不起,怎麼看得起只是區區秀才的岑國璋。

但問題是你看不起人家,人家就會停止如日中天的趨勢嗎?

“東南一場戰事,讓滿朝文武全都現了原形。清流詞臣,武勳世家,就連覃系一脈,全都是醜態百出,難堪大用。到了危難時刻,皇上才發現,真正可用之臣屈指可數。你們以為皇上真得想這麼早就用岑國璋和明社一系?那是留給儲君登基後才大用的。現在用了,高官厚祿,叫儲君到時候怎麼辦?”

昌國公夫婦一時愣住了。兩人雖然昏庸無用,但好歹讀過些書,知道歷史上許多君王對託孤之臣,都是先儘量貶抑,等到新君登基後,再大行提攜封賞,以厚恩籠絡。

“時局板蕩,皇上幾乎無可用之人,只能出此下策。”

昌國公明白了,低頭不語。

昌國公夫人還是有些不明白,固有的驕傲讓她心裡還是不爽,出聲反駁道:“老太太,朝中還有洪首輔,楊閣老等肱股之臣,並不是真正的無人可用。”

老太太冷笑一聲,“洪首輔年近古稀,楊閣老已經花甲。就連昱明公,也已經年近六十。皇七子要想長大成人,還要十幾年功夫,這些老臣誰能熬那麼久?誰能一直在身邊輔佐?”

是啊,東南戰事,遠遠出乎皇上和朝廷的意料,不僅打亂了他們佈局,更讓皇上培養接班人的計劃徹底破產。

廣安王在宣撫使任上醜態百出,喪師失城,幸好他意外死亡,要不然回京來皇上都不知道如何處置他。

廣順王表面上不聲不響,實際上他幹得那些腌臢事,早就被有心人探知,傳遍了京師官場。他的舉動,重新整理了眾人的認知。居然還有如此陰險毒辣,絲毫不顧及兄弟之情的人。

尤其是在某些人暗地裡推動下,朝野上下都對這樣的人繼承皇位,表示憂心忡忡。

至此,皇上原本三選一的局面,硬生生變成了單選題。

可是皇七子一旦繼位,主少國疑,外面又有兄長和叔爺兩人虎視眈眈,怎麼辦?老太太站在皇上立場上,還真想不出好辦法來。

重用岑國璋和明社,又擔心會培養出一個權臣來。到時候臣強君弱,又是一場禍事。可是不選岑國璋和明社,還能選誰?

而且數遍朝野各股勢力,也只有明社一系的口碑和能力才是公認有保障的,比起其它派系人馬,要強得不是一點兩點。

明社領袖昱明公,才德都幾近聖人地步,他帶出的弟子,謀逆篡位的機率肯定要比其他人低得多。

老太太知道,皇上只能權衡利弊,選擇一個利遠大於弊的方案,所以才有這一系列的舉動。

她現在也不管兒子兒媳是不是真正理解了,只想儘快把家裡的大事理順,早點結束這次談話。

真是心太累,她年紀大了,真得扛不住了。

“皇上恩旨裡蔭一子,老二你定好人選了嗎?”老太太問道。

“回母親的話,兒子定好了,是大侄兒吳琨。”

“什麼?”老太太臉色一變。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