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大戰一觸即發!(第1/2頁)
章節報錯
當天空又變回墨青色後,站在皇甫山上可以聽到彼此起伏的號聲。
岑國璋等人可以辨識得出來,尖銳悠長的銅號聲是步兵團發出的。低沉渾厚的牛角號是騎兵團發出來的。
接著能聽到隱隱約約,在各處響起的口令和說話聲。有豫章口音,有荊楚口音,有江淮口音,有江漢口音,也有陝甘口音。
這是軍官們在集合各自的隊伍,開始做戰前動員。
戰場早就被來回偵查過幾回,各團的軍官們也實地勘查過。雖然現在天還沒亮透,只能模糊地看到幾十米外的情況。但是各級軍官們對戰場情況心裡都有數。
他們凌晨三點起床,吃完早飯。軍官們逐級領取任務,士兵們在士官的帶領下,收拾兵器,整理行裝,再互相檢查無誤。
四點準時整隊出營,在戰場邊緣指定的區域站好,然後靜靜地等待天亮。
太陽在東邊掙扎著想冒出來,可是黑夜依然那麼沉重,將它死死地壓在地平線上。但是它的光芒,已經不可阻擋。淡青色從東邊開始蔓延,很快染透了半個天空。
漆黑的夜色先是由厚變薄,最後變成一縷輕煙,無聲無息地消失在天地之間。這時,戰場的雙方才看清楚,在五六里外站立的對方。
陝甘新軍換上了作戰服。他們頭戴紅邊圓簷帽,穿著灰色的夏季作戰服,打著綁腿,蹬著布鞋。
皮帶、彈藥盒、刺刀、水壺都在身上,乾糧袋也斜斜地綁在胸口。
新軍做好了最壞的打算,戰事會從早上延續很久。作戰間隙期,士兵們可以抽空喝水吃乾糧,保持持續作戰能力。
他們把零七式滑膛槍扛在肩上,站立成一排排。一隊三排,一個小長方陣。一旗三個小長方陣組成一個大的方陣。
站在皇甫山,居高臨下,可以看到一個個整齊的方陣列在空地上。各旗各團的紅色旌旗,林立招展,在晨風裡獵獵作響。
在另一邊,天理教的聖兵們,裝扮就顯得有些怪異。他們頭上包著的頭巾顏色不同,顯示著他們在軍中的級別。白、灰、青、黃,由低到高。
他們沒有特製的軍服,大部分穿著普通的對襟勁衫,下著連檔褲,褲腳紮緊,有的蹬著布鞋,有的穿著草鞋。
中間一個巨大方陣,應該有八千到一萬人。他們比較特殊。
同樣扎著皮帶,配著彈藥盒。胸口背心,各縫了一塊紅色的布,格外醒目。扛著跟新軍差不多的滑膛槍,神情嚴肅地站在那裡,目光各異地看著前方。
在這些士兵中間遊走的軍官裡,有四五十位裝扮完全不同的人。他們穿著大紅色對排扣軍服,下著緊身瘦形褲,穿著馬靴,陪著指揮刀,戴著黑色白邊的三角帽。
神氣地站在人群中間,光彩奪目,活像一隻展屏的孔雀。他們是因吉利東天竺公司派來的軍官,聽說都是因吉利現役軍官和士兵。
在這個巨大方陣兩邊,都是手持刀槍弓盾計程車兵。他們有的在外面套了身皮甲,有的是紙甲,只是少數的是鐵甲。
現在進入到火器時代,鎧甲無論是紙是皮還是鐵,都只剩下心理安慰。滑膛槍和火炮的彈丸下,任何鎧甲都是薄紙。
沒有增加多少防禦能力,穿上還更笨重,跑路逃命都會慢一拍。所以穿著鐵甲的人也變得越來越少。
太陽終於擺脫黑夜的重負,從地平線一躍而出,把萬丈金光灑向天地間。向萬宗發出了進攻的指令。
從紙面上來看,他有四萬人馬,其中有八千火槍兵,人數佔優勢。羅人傑只有十二個步兵團,一萬八千人,但全部都是火槍兵。
除此之外,羅人傑還配置有三個輕騎兵團,兩個槍騎兵團,以及四個炮兵團。雖然總人數只有三萬,還處於下風,但實際戰鬥力,要強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