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到底誰下得手?(第2/2頁)
章節報錯
還有黔中,現在可以說是曾葆華的一言堂。而且藉著改土歸流,他還把手伸進了川南、雲東、桂北。數千各土司的土兵,南下跟從昱明公在安南討逆平叛,就是佐證。
荊楚,跟江淮類似,薛昆林在明,舟山先生和南嶽書院在暗。
豫章,是昱明公和岑益之揚名的地方,一堆的舊故。還有桃洲先生和白鹿書院。
江漢,有洪山書院,主持之人是昱明公的六弟子赤峰先生。江南,湧泉書院從蘇州搬去了松江,聽說現在由海虞公在主持。
黃彥章越想越心驚。
按照慣例,朝中派系大佬們,都是有自己的基本盤。比如老師,他籍貫是豫章,但在川地做了十幾年官,還主持過兩次鄉試。一堆的學生故吏。所以洪派也被稱為蜀黨。
覃北斗,本就出自河東大戶人家,被稱為晉黨。
但是像明社這樣經營地方的,還真沒有。
洪中貫看出黃彥章心裡的驚駭,“看出門道了?明社這是給務實官吏走出了一條新路。願意在地方用心做事,就能經營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來。所以如海公、李尉、於廣道等人,才願意與明社親近。”
“恩師,還有這江淮、豫章、湖廣,再加上四海公會,似乎隱隱把江浙包圍在其中了。”
“子明啊,有進步,終於被你看出來了。雖然昱明公在兩廣,岑益之在陝甘,都是隔著千山萬水,但明社早早佈局,在東南亂事中佔有主動權。”
到此時,黃彥章有些領悟洪中貫剛才所說的明社對東南局勢態度的真正含義。
“恩師,你是說如海公現在被害,東南目前的局勢就跟明社毫無關係了。是好是壞,他們暫時不會去管了?”
“是的。如海公在,旦賊作亂,他會出面挑頭,組織力量平叛。以他的資歷、名望和能力,在昱明公和岑益之脫身不得的情況下,是眾望所歸的不二人選。到時候明社在江浙的明暗實力,還有豫章、江淮和東海的三面合力。旦賊再聲勢浩大,也比廢樂王和思播土司強一些而已。僅此而已。”
說到這裡,洪中貫盯著黃彥章,目光深邃,裡面飽含著說不清道不明的種種情緒和言語。
“只是這樣,皇上甘心嗎?覃內閣甘心嗎?博瀚公和典林公甘心嗎?還有那些人甘心嗎?甚至可以問一句,明社甘心嗎?所以說,如海公被害,裡面的內情誰也看不清,可能永遠也看不清。”
黃彥章忍不住打了一個寒顫,“恩師,你是說這個袁可立出面,與陸侯爺一起宴請如海公,就是一件十分蹊蹺的事。”
洪中貫緩緩地點頭,“袁可立此人,也翰林詞臣出身,與博翰公、典林公關係密切。當初受博翰公引薦,又獻了一份定藩條陳,博得皇上器重,被擢升為豫章藩臺,監管廢樂王。只是眼高手低,坐視廢樂王坐大,惹得皇上大怒,從此仕途坎坷。”
“只是不甘心的他不知用了什麼法子,又搭上覃開陽的線。當時覃閣老雖然只是一介戶部侍郎,但炙手可熱。有了覃開陽的提攜,袁可立逐漸被起復,還接替四明先生出任金陵留後。”
“所以老夫一直想不通,他為何會跟陸成繁攪合在一起?袁可立不是愚鈍之人,不可能沒察覺到陸成繁的狼子野心,也不可能不知道如海公是東海局勢的定海神針。可他偏偏就攪合在其中。”
“思前想後,老夫覺得只有兩種可能。一是覃家有人暗中出面。二是有人設計,陷害了他。”
黃彥章這時提出了不同意見,“恩師,覃開陽不致如此無智,就算他有什麼想法,也只會叫袁可立暗中從事,不會如此明顯。”
“子明,現在覃家不僅只有覃開陽一人,還有一位南緣公子!”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