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朝廷的實力(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些勇衛軍的好兵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戰嗎?不知道。他們只知道吃皇糧,給皇上和朝廷賣命。軍官和將領,有一部分是非常優秀的,但是更多的軍官和將領是各路權貴走門路塞進去的。”
“正是覺得勇衛軍勇冠天下,軍心可用,所以朝中各方都認為這是一場一邊倒的勝利。為了分潤軍功,各顯神通,把家裡和族中的子弟塞進勇衛軍。萬都督再不願意,他也無法抗拒來自各方的壓力。”
沒錯。萬遵祥知道這些塞進來的人,大多數都是混軍功,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對於勇衛軍來說,危害極大。
但他跟昱明公和岑國璋不同,他沒有昱明公那麼高的名望,又沒有背靠王門明社這麼一個,以共同信仰和理想凝聚在一起,同心同德同力的強大團隊。
萬遵祥本身就出自開國元勳世家,他被身後這股勢力推上這個位置,就必須向這股勢力妥協。
薛孚掃了一眼眾人,發現大家對他話裡的意思都領悟到了,於是繼續往下講。
“所以勇衛軍看著去士氣高漲,但作戰意識不堅決,主觀能動性不強。這一點,在座的都是深有體會。手下的兵,作戰意識堅決不堅決,主觀能動性強不強,差別是非常巨大的。”
眾將紛紛點頭。
關於這點,在座的都是從血肉戰場上歷練出來的,是非常清楚的。
任何戰事,一旦打響,各種意外和困難頻頻出現。傳達下來的上級命令,也往往與實際情況相差甚遠。
這時就非常考驗基層軍官和士兵的堅韌性和主觀能動性。如果排、隊、旗三級級軍官們能夠體會到上級的意圖和作戰目標,與士官們一起發揮主觀能動性,根據實際情況,克服各種困難,堅韌不拔,往往是能收穫奇效。
但是勇衛軍的大部分軍官就不會有這個堅韌性和主觀能動性。我們只是來混軍功的,用得著這麼賣命嗎?讓別人衝上去跟敵人拼個你死我活,自己再上去撿便宜,不更好嗎?
這種情況,在過往戰事中多的是。就是因為這種活心眼的軍官將領越來越多,才使得官軍日益廢弛,戰鬥力越來越差。
“大家都知道,將領是全軍的大腦,軍官是全軍的魂魄,士官是全軍的骨骼,士兵則是全軍的血肉。四者缺一不可。偏偏勇衛軍的軍官,大部分可以說沒有魂魄。士官更是一個都沒有。所以就算萬遵祥再能幹再厲害,勇衛軍也只能打打順風仗。一旦敵人兇狠堅韌,戰事膠著,勇衛軍很可能就自己亂了。”
薛孚把正反兩面的情況都說完,徑直坐了下來,
岑國璋敲了敲桌子,開口說道:“東南的情況就是這麼個樣子。現在說說我們自己的情況,傳良,你來說。”
“是撫帥。這一年來,我們一邊圍困靈州和寧朔兩城,一邊對屬下兵馬進行大規格整編。我先說說靈州和寧朔兩城的情況。他們已經被我們圍困了一年多,城內的人心早就散得七七八八。”
“靈州的石萬魁去年年中就悄悄派人出城,想投誠。寧朔城裡的石中裕去年年底也派人出城洽降。撫帥,關於這兩城的洽降處理事宜,可以公開嗎?”
“可以了!傳良現在就可以講一講,讓大家心裡有數。”岑國璋答道。
“根據撫帥的決定,石中裕的請降,是不會答應的。他是靈武叛亂的主犯,要是少了他的腦袋,平叛能叫完美嗎?大傢伙這將近兩年的辛苦,不全白廢了嗎?”
聽楊宗烈說到這裡,大傢伙都樂了。
“所以撫帥下令,先穩住石中裕,主要拉攏石萬魁。撫帥已經悄悄跟偷偷出城的石萬魁會晤,達成協議,一旦時機成熟,石萬魁宣佈起義,以後阿布翰一族就由他統領。”
“至於寧朔城,由於城裡集中了石中裕的心腹親信,一旦我們到時宣佈不接受石中裕的投誠,很有可能會讓叛軍負隅頑抗。”
這時劉載義開口了,“那就是意味著寧朔城要開打。一旦有變,我們應當儘快解決靈武叛軍,以便及時調整戰略方向。”
說到這裡,他語氣加重地問道,“所以打下寧朔城不是問題,關鍵是如何打才能在最短時間裡完成任務?”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