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你是明曉道理的人。親家公走得早,親家母含辛茹苦撫養四個子女,太太確實疏於管教了,所以才如此愚笨。你要好生看住了,千萬不要辜負了大姐兒在內宮裡吃的那些苦。她在那個暗無天日的地方,屈尊紆貴,小心謹慎,終於為昌國公爭取到一條生路,萬萬不能被她親孃給壞了事。”

“兒子記住了。”

“還有上回跟你說的,六姐兒的事情,你抓緊辦。”

“老太太,這事...”

看到吳怡臉上的神情,老太太眉毛一下子挑了起來,隨即又嘆了口氣。

“兒啊,你知道文廟皇帝為何能登基?當初他在宣廟皇帝的幾個皇子裡可並不出眾。”

“兒子不知。”

“因為他的老師文成公。文成公性子剛正耿直,宣廟皇帝厭煩他的諫言,乾脆有事就派他出去當欽差。賑災濟民派他去,行軍打仗也派他去。雖然文成公不會打仗,但他剛正清廉,不偏不倚。十幾年下來,軍中將領官兵無不感激文成公公正,願意為他們說話。”

“後來宣廟皇帝立儲君,文成公極力為文廟皇帝說話,五軍都督府、各督撫、各軍鎮紛紛出言附和。於是文廟皇帝就成了儲君。”

吳怡聽得心情有些激動,“老太太,宣廟皇帝是見到朝中諸軍皆擁護文廟皇帝,立其他皇子怕引起兵變,所以就立文廟皇帝為君。”

“是的。岑益之才二十多歲,萬一皇上熬不過花甲詛咒,還有十幾年。按照他的本事,十幾年下來,大順朝能打的地方怕是讓他打了遍。”

“老太太,岑益之不僅會打仗,還會練兵。”

“這就對了。就算萬一出了什麼差池,我昌國公府只是損失一位庶女,怕什麼?如海跟岑益之關係密切,請他幫忙說合,肯定能成事。”

“老太太想得周到。”

“老太太,老爺,六姐兒來了。”

有丫鬟在門口稟告道。

“快請進來。”

只見一女子款款走進來,十五六歲的年紀,長挑身材,肌膚微豐,腮凝新荔,鼻膩鵝脂。那雙眉眼生得格外俊秀,顧盼神飛。正是吳怡庶出的六女兒,吳念秋。

“見過老祖宗,見過老爺。”

“六姐兒來了。快,快坐到我的身邊來。”老太太眉飛色舞地說道。

等到六姐兒坐到身邊,她拉著那雙手,滿臉憐愛地說道:“真是我們吳家的人,瞧瞧這眼眉,瞧瞧這臉蛋,真是人才裡掐尖兒出來的。有十六了嗎?”

“回老祖宗的話,我正月剛滿的十六歲。”

“十六歲了,是大姑娘了。”說到這裡,老太太轉向吳怡,很鄭重地說道,“老爺,你可要為六姐兒找位如意郎君。京裡的才俊找不到,就到外頭找,萬萬不能虧待了我家姐兒。”

“老太太放心,兒子一定會為念秋找位稱心如意的郎君。”

聽到祖母和父親的對話,聰慧的吳念秋臉色變得有些發白。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