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漕運總督也得趴在這裡(第1/2頁)
章節報錯
聽到幾聲“鐺鐺”的鐘聲,然後是吱嘎的讓人牙酸的絞盤轉動聲,身後的槽渠閘慢慢合上。
過了一會,聽到嘩嘩地流水聲。三人舉目看去,在槽渠兩邊有一排魚頭雕件,水正從那裡不斷地流出來。
原本以為只是一排裝飾物,想不到是注水的口子。
每注水都不大也不急,但兩排加在一起,同時注入的水就很可觀。最明顯的就是三人明顯感覺到腳下的漕船在緩緩上升。前面的閘門感覺越來越矮,不過半刻鐘,就感覺船頭與閘門平齊。
岑國璋三人可以看到,槽渠裡的水慢慢地與槽閘那邊的水,眼見著就要平齊。只要槽閘兩邊水位高低一樣,槽閘抽去一部分,兩邊的水連在一起,就可以進入到上槽渠。
上槽渠的水位比北運河要略高,進入了上槽渠,關上這邊的槽閘,再開了那邊的槽閘,就可以順順利利進入北運河。
“真是設計精巧啊。”
許遇仙雖然不懂這槽渠的工作原理,但是親眼可見,將一艘四百料的漕船,硬生生平地拔高五六丈。確實匪夷所思。至少在聖賢書裡,根本沒有提及過這種事。
“這種槽渠,在運河上有十餘處。崔鎮這個嘛,還算小的。在嶺東直隸那邊,有可以將三艘四百料漕船同時拔高十餘丈的槽渠。崔鎮的槽渠,是前盛朝名臣含銘公設計,後來又經子先公改進完善。”
“含銘公?”
“就是前盛朝睿宗皇帝的那位有安息血統的太子太傅。其祖父為突屈國皇子,因為奪嫡內亂逃到安息,娶了安息貴女。後來安息內亂,十五歲時其父攜家避入前盛朝。後來官至工部尚書。治河、營造、農耕無一不精。”
“昱明公真是博識強記。”
“真的是好巧,含銘公自小在安息長大,子先公又信泰西景教,在前盛朝士子中算是叛經離道的異類。前漢有張平子、祖明遠,就算在前陳朝還有夢溪公。怎麼到了前朝和我朝,聖賢之學大盛,反倒只有他們這樣的人,才能設計、製造和改進如此精巧實用的機關工程。”
“益之,你想說什麼?”王雲含笑說道,“是不是想說,讀聖賢書容易把腦子讀死,根本想不出這玩意來?那你小瞧了天下,這世上不是還有老夫以及你的諸多師兄們嗎?”
“老師,可是除了你們,朝野上下還有誰?好不容易出了一位海虞公,差點被活生生逼死。”
王雲不做聲了。
許遇仙也沒有做聲,腦子在飛速地轉了起來。昱明公師徒倆在我面前談論這些,難道他們在試探我?
他隱隱聽說,海虞公跟明社勾連在一起。
別看海虞公跟他的蘭學在清流士林中人憎狗厭的,但是在海商那邊卻有著很大的影響力。那些做海上買賣的,都很務實,跟泰西人做生意賺大錢,懂蘭學事半功倍。
正想著,魚頭那裡停止注水,槽閘也開啟了,可是船老大卻走了過來,哭喪著臉說道:“我說了給銀子給銀子,你們偏不聽。現在好了,水還差一尺,強行過去,不僅會刮爛我們的船底,還會損毀槽閘,漕運衙門非得要我們賠得傾家蕩產不可!”
許遇仙一聽,愣住了,還有這事?
他跟著船老大的手指,往前一看,不由倒吸一口涼氣。
前面一道槽閘沉在水裡,離水面不過三尺多一點。自己這船吃水三尺五寸,開過去肯定不行。而且這尺寸把握得極為歹毒,就差三四寸水。不走吧,人家說水夠了,叫你不要堵在這;走吧,肯定會刮壞船底和槽閘,損失慘重。
真是叫人左右為難。
這時那位小吏出現在槽閘邊上,滿臉不耐煩地催促道:“快點過!沒看到後面還有一堆的船隻在等著。”
船老大得了潘士元的叮囑,哭喪著臉說道:“大人,我們可是拿了漕運衙門的堪合。”
“就是看你拿了漕運衙門的堪合,才沒讓你們排隊,直接進來了。否則非得等明後天才能進槽渠。不過一碼歸一碼,漕運衙門的堪合只能讓你們排隊優先,沒法免了這辛苦錢。”
“辛苦錢?什麼辛苦錢?”許遇仙開口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