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新任縣丞(第2/2頁)
章節報錯
劉大人雖然官階跟岑國璋一樣,但人家官微權重,年紀又大,叫一聲前輩是應該的。
胡思理行文舉薦岑國璋為典史,提攜他邁入官場第一步。按照官場規矩來算,岑國璋就是胡思理的故吏,必須感念他的舉薦之恩。就算岑國璋以後入閣做了首輔,這聲“恩公”,胡思理也是受得起。
至於胡思理為什麼要舉薦岑國璋,這點陳穀子爛芝麻的事,就不要計較了。
岑國璋把劉大人、胡思理請到上座,茅易實、冉老夫子、宋公亮在左下首作陪,還特意請來了韓府的吳七爺、城東的廉舉人、師爺田文禮在右下首作陪,自己在對面照應著。
其餘蕭存善等掌案領班,則在另一間雅座。至於尤得貴,嗯,尤得貴是誰?
大傢伙以劉、胡二人為核心,觥籌交錯,頌詞如潮。岑國璋又暗示蕭存善等人,一一到劉、胡兩人面前敬酒。一是讓他們有機會在省裡要員面前露個臉,二是向老上司表示下拳拳心意,以示縣衙上下相得,氣氛和睦。
做得如此玲瓏八面,真的讓劉大人、胡思理對其刮目相看。
劉大人拉著岑國璋的手,情真意切地說:“某姓劉名存正,字浩然,以後你我兄弟相稱。過幾日你到省城叩拜藩臺老大人,領取票書,直管來找哥哥我。”
“多謝浩然兄,以後我就厚著臉皮叨擾兄長你了!”
酒宴過後,當然是直落觀月閣,讀書人怎麼能缺少風花雪月呢?
自然又是劉存正、胡思理為首,茅易實、冉老夫子、宋公亮、吳七爺、廉舉人、田文禮作陪,蕭存善等六房掌案在旁邊開了一桌,一起烘托下氣氛。
劉大人、胡大人,一個是舉人,一個是進士,待會興致大發,肯定要吟詩作詞的,到時候大家賣力氣叫好就是。
席間,岑國璋悄悄把宋公亮和田師爺請了出來,低聲商量了一會,然後兩人心領神會地離開去辦事。
胡思理喝得微醺,又乘興吟了兩首詩,引起一片叫好聲,正得意之時,扭頭看到岑國璋在那裡交待事情,心頭一動,招呼岑國璋過去。
“益之,今晚你是主人,怎麼不多喝幾杯?”
胡思理的這聲“益之”,叫得比往日不知真誠多少倍。
他心裡清楚,自己能從正七品擢升正六品,躍過從六品這道坎,主要靠這位岑國璋。要不是他“瘋狂”破案,自己也沒有這麼硬扎的政績。
“恩公,浩然兄,今晚我這個主人,就是好好陪同兩位,讓兩位吃好喝好,盡興就是。”岑國璋笑眯眯地說道。
那邊冉老夫子剛唸了一首僻字澀句的詩,引起稀稀落落的叫好聲,扭頭看到岑國璋,連忙巴結地說道:“岑大人也給大家來一首吧。”
席上一下子冷清了。蕭存善等明眼人心裡冷笑,難怪你五十多歲了,才混到一個九品學諭,真是太沒有眼力勁了。岑大人秀才出身,後來寧可當典史,也不願再去考舉人,你就知道他有多少文采。你這是想讓岑大人出醜嗎?
胡思理也知道這個道理,他心頭一轉,故意藉著醉意轉開話題,“益之,你剛才拉著公亮和田師爺,嘀嘀咕咕的幹什麼?”
岑國璋笑著答道:“恩公主政富口縣三年,德澤地方,教化無算。尤其是堪案洗冤,安撫萬民,百姓們是口口稱頌。只是恩公升遷來得突然,又後天要啟程進京,太過匆忙。我叫公亮和田師爺去知會里正鄉老們,告知這個訊息。至少,不能讓恩公有遺憾地離開富口縣。”
胡思理急著進京,是因為接到房師的信,說有幾個好空缺,叫他儘快到京。早到一天便能多一分把握。
他聽了岑國璋的話,心裡灼熱得就跟翻滾的小米粥,自己匆忙忽略的事,岑國璋卻還記得。在座的劉存正、茅易實、蕭存善等人,心裡也透亮,感嘆萬千。
岑國璋話裡的意思是,他叫宋公亮和田師爺去準備了,知會里正和鄉老們,連夜趕製萬民傘,排練脫靴挽留的戲碼。胡大人你心裡有個數,回家後自己也好好排練下。到了後天,大家配合好,把這出戏演得聲情並茂。
此時的劉存正都有點嫉妒胡思理,我要是有這麼一位故吏幫襯著,何至於四十歲了還在正八品上廝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