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新官上任定部署(下)(第1/2頁)
章節報錯
“此前老師在潭州、衡州、寶慶招募了三千楚勇,取了洪州城後又帶回了荊楚。這次我又在潭州、嶽州招募了兩千楚勇,合為一營,羅人傑,由你統領,暫駐託口寨。”
“鎮蠻營,還有三千殘部,老師已經上書朝廷,補齊缺額,增至五千後移防辰州。已經得到恩准。該部在吉春、虔州招募齊兵員,不日即可開拔到辰州。王審綦,該營由你統領,暫駐瀘溪城。”
“屬下領命!”羅人傑和王審綦朗聲應道。
“老師和我已經上書,以這兩營兵馬為典範,按新法編練。編制稍後會下來,然後你二人當率各部,在當地鄉民的帶領下,多開展山地作戰訓練和演習,儘快熟悉當地氣候和地形,能夠最大地發揮戰力。”
“遵命!”
“老師已經向朝廷上疏,陳述了巴蜀瀘州井鹽對於平播的重要性。內閣和五軍府合議,調戶部員外郎曾葆華曾師兄為渝州同知,署理知府,兼領巴蜀鹽茶轉運使;調錦棠為渝州守備。”
姚錦棠瞭然地點點頭。
岑國璋唸到這裡,心裡忍不住感嘆道,還是中進士好啊。
看看自己這位曾葆華師兄,雖然只是二甲進士,但考中了庶吉士,進來翰林院,檔次一下子就上去了,成為人們嘴裡的“儲相”。
散館以後,升官就跟吃了壯陽藥一樣猛,先是巡按御史,然後翰林院侍讀,接著戶部主事,不聲不響就是從五品戶部員外郎了。
自己在前線拼死拼活,差點與城同存亡,終於立下這平叛定藩的大軍功,好不容易才升到四品官。結果人家在京城裡,風吹不著,雨淋不到,照樣風馳電掣一般的升官,眼看著就趕上來了。
唉,岑國璋看向王雲,很想問問他。老師,我現在發奮讀書,考進士還有幾分機會?
穩了穩自己滿是羨慕嫉妒恨的心思,岑國璋繼續說道:“我這個辰州知府,多半是幌子,更多的心思要花在宣撫使的差事上。公亮,老師已經上疏,除了宣撫使司經歷,還讓你兼任辰州府推官,府衙裡同知和通判都出缺,你要把府衙和宣撫使司的日常事務都兼擔起來。”
宋公亮沉聲應道:“屬下明白!”
一聽說朝廷極有可能要出兵思播,平亂綏靖,辰州是最前線,該府衙的同知、通判、推官紛紛走門路,甚至寧可辭官,也要離開這險地。不是所有的讀書人,都有岑國璋和岑家族人這樣的勇氣。尤其這幾位還是進士舉人,身嬌肉貴得很。
其餘岑毓祥繼續負責情報收集和整理,唐峻來負責岑國璋的文字往來,岑國宜、岑國賓、岑毓凌、岑毓山、岑毓資、岑德光等人繼續以軍官身份分駐楚勇營和鎮蠻營。
這些算是岑國璋幕僚的職權安排,就不拿到這“前敵會議”上說了。
“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岑國璋清了清嗓子,又說道。
“剛才我說了,我們當以經濟為上,攻心為次。從外部卡住鹽茶和商路,只是其中一步,還有一步,該如何讓諸州軍民人心動搖,分化瓦解?”
眾人都默不作聲,只是聚精會神地聽著。
岑國璋知道沒人會回答,只是習慣語氣如此,於是繼續說道:“據不完全統計,黔中有上千個壩子,就是群山環繞的小盆地,大的方圓幾十裡,小的方圓一二里。黔中諸州百姓,就是居住這些壩子裡,耕種紡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