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7:原來是這樣!(第2/2頁)
章節報錯
但現在是九十年代啊!
九十年代的國內哪裡有手術機器人這種大殺器?
許精誠聯想能力確實很強,但那是基於客觀事實的,不是空想!
可現在,竟然有人突然說出了這個詞兒,這怎麼能讓許精誠不震驚?
輕輕叩了叩額頭,許精誠努力的回憶前世關於手術機器人的資訊,剛剛場面太混亂,他只是粗略的回憶了一下手術機器人在國內出現的時間,便武斷的否認了孔輝使用手術機器人手術的可能性。
可現在冷靜下來,分析了一下這個病人的情況,他卻又發現除了手術機器人,確實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能完成這臺手術了。
肯定是自己還遺漏了一些什麼。
既然九十年代國內還沒有出現手術機器人,那就追本溯源吧,搞清楚手術機器人到底是什麼時候從這個世界上誕生的……
許精誠冥思苦想,幾分鐘後,他竟然真的回憶起了一些內容!
事實上,手術機器人的誕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他並不是某個天才一拍腦袋,在自家車庫鼓弄了一個暑假便得出的成果。
出現這個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87年,斯坦福研究院聯合工程師和外科醫生一起發明了“遠端手術系統”,目的是為了遠端治療在戰場上受傷的病人,減少傷亡率。
概念出現後,就是後輩不斷地探索、改進。
直到1995年,微創手術、機器人技術和人機互動方面的專家聯手,成立公司,繼承了前輩們‘達芬奇’的命名,開始將這項技術定位成現代醫學的未來。
當然,從定下目標,到最後的實現,這中間又過了好幾年,直到1999年,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才成為第一個獲得許可的機器人輔助手術系統。
時間線捋清了,許精誠突然就明白了過來。
現在是1996年,距離美利堅那邊開始確定‘達芬奇’計劃剛好過去了一年,而孔輝剛剛在美利堅那邊進修過,他所在的京都醫院又在天子腳下,和衛生部負責臨床器械核審的領導估計關係也不淺……
怪不得前世自己從來沒有聽說過孔輝這方面的事蹟。
怪不得直到1999年國外從順利透過‘達芬奇’的臨床許可。
怪不得這次的新技術要嚴格保密,不到最後時刻不肯亮相。
很顯然,這臺手術只是一次實驗!
是孔輝動用手段,將美利堅那邊還未透過審批的技術帶入了國內,再疏通了相關領導,得以給病人使用。
但孔輝顯然低估了這種技術的難度,或者說,1996年的機器人手術還遠沒有成熟到可以上臺手術的地步。
他失敗了。
並且控制住了訊息擴散。
代價就是他的履歷表花了。
知情者都不願意把自己閨女嫁給他,而像他這種出道即巔峰的年輕醫生又看不上一般人家的女孩兒,所以記憶中孔輝雖然年少有為,長相不醜,但卻一直單身……
一切似乎都解釋的通了。
……
想明白了這一切,許精誠腦海裡卻突然浮現出了一張臉。
是那個躺在玻璃病房裡,明明連話都不會說,可眼睛卻能表達一切的孩子。
這場手術之後,他最後怎麼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