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吳剛剛結束一臺腹腔鏡手術,急匆匆便往病房趕去。

張宏主任早上特意叮囑他,下午會有個重要的病人要來,需要他去接一下。

來到病房,吳剛很快便見到了那位重要的病人。

一位九十三歲高齡的老爺子。

老爺子是躺在平車上送來的,初秋的天氣還不是太冷,但他的身上早就裹上了尋常人過冬才會穿的厚襖子。

面板如同枯槁的樹皮,頭花雪白,碩大的眼袋兜著一雙已經睜不開的眼睛,眼淚似乎怎麼也擦不乾淨,渾濁而又無神。

這是一位無比接近死亡的老人,生命的餘燼已經奄奄一息。

“這是……”吳剛看到如此高齡的老人,愣住了神。

“這是我太爺爺,麻煩您了醫生,我聽說市立醫院可以做腹腔鏡手術,所以特地從省立醫院轉了過來。”

說話的是一名帶著黑框眼睛的女青年,大約三十歲左右的年紀,長相普普通通,但渾身散發著一股濃郁的知性美,讓人心生好感。

“老爺子今年都九十三歲了,你們還準備給他做手術?雖然腹腔鏡創傷會小一點,但這麼高齡的病人,我們還沒有先例,效果如何沒法保證。”吳剛有些為難,他怎麼也沒想到張宏主任說的‘特殊’,竟然是這麼個‘特殊’法。

九十三歲的高齡,這種病人真的能上手術檯嗎?

“保守治療的話,太爺爺估計撐不過這個月吧……”女青年道。

“省立醫院那邊的醫生應該和你談的很詳細了,保守治療也許存活期不長,但如果手術,很有可能上了手術檯就下不來了。”吳剛沉聲道。

吳剛剛剛掃了一眼病人的病歷,在來市立醫院之前,老爺子已經在省立醫院住了快一週的院了。

診斷是膽囊炎,住院期間的治療基本就是保守抗炎對症處理,目的就是單純的延長生命,治標不治本。

但很顯然,家屬並不滿意這種治療方向,所以在得知市立醫院有腹腔鏡手術,可以最大程度減少手術創傷後,才會聯絡張宏主任,轉院到了這裡,尋求最後的希望。

吳剛在臨床上已經有了近十年的工作經驗,早已經是一名成熟的外科醫生,對於不同的病人,該說什麼樣的話,他心裡自然有數。

對於這種有一定文化知識,並且也相當瞭解病人病情的家屬,自己還是應該快刀斬亂麻的說出自己的真實判斷,不要給家屬太多的幻想餘地。

可沒想到女青年的態度卻十分的強硬:“太爺爺的手術一定要做,省立醫院的醫生其實不建議我們轉院,太爺爺年齡太大了,轉院的路上難免也許就會遇到危險,可我們還是來了。

我就是想給太爺爺一個機會,一輩子都熬過來了,最後這麼三個月,他一定能堅持下來的!”

吳剛有些發愣,他沒想到女青年文藝範兒的外表下,竟然蘊含著如此大的能量。

而且聽她這麼說,這個老爺子必須要手術的背後,似乎還有一段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