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怎麼突然說起這件事了?”許精誠疑惑道。

“之前去徽京醫科大學拜訪了一名前輩,他那邊似乎很缺科研人才,說如果在臨床上遇到合適的人選一定要介紹給他,看到你的論文,突然就想起這件事了。”杜筱楠解釋道。

許精誠點了點頭,這年頭科研人才奇缺,有大學老師委託後生去臨床尋找好苗子並不少見。

此時可沒有未來那麼寬鬆的社會環境,大家都忙著填飽肚子,根本沒有閒工夫去唸書唸到三十好幾,勞動力就這麼浪費掉了,一家老小估計都得捱餓。

何況就算你想考,1995年的研究生也不是那麼容易考的。

那時候全國有碩士授權點的大學就那麼幾家,個個都是最強王者,門檻設的比南天門還高,研究生的含金量絕對槓槓的,一咬一個牙印那種。

這和後世辣雞大學如同雨後春筍亂開,年年擴招,把辦學當成聚寶盆絕對不能相提並論的。

當年整個90年代,十年的時間,考上大學的高中生都只有三十萬人,放到三十年後,估計還沒有一年錄取的大學生量多,而之後能考上研究生更是隻有5%的人。

這年頭考個研究生,估計和後世考個頂尖211大學有的一拼了。

許精誠暗自琢磨,自己的大學生身份雖然現在看起來還是個優勢,但長江後浪推前浪,他也就這幾年能撲騰了,等以後市立醫院發展起來,或者自己去往更廣闊的舞臺,自己的這個二流本科學歷估計就要成拖後腿的了。

想到這兒,許精誠問道:“那位徽京醫科大學的老師人怎麼樣?我要是想發表論文,他能不能幫我聯絡一下編輯?”

杜筱楠道:“他算是國內很頂尖的學術大佬了,不過人有點孤僻內向,至於幫你聯絡期刊編輯那絕對沒問題,你那篇中醫針刺麻醉的論文不是想發柳葉刀嗎,他絕對能幫上你大忙。”

論文發表是個相當漫長的過程,但如果有和編輯相識的人那絕對會效率倍增。

倒不是說人家會給你開後門,但至少礙於情面還是會提前認真審閱你的論文,如果有什麼不符合標準的地方,他甚至會直接給你點明出來。

這可比生硬地回覆‘未能達到稽核標準’要有意義多了。

和杜筱楠的一番談話意外讓許精誠萌生了讀研的想法,不過1995年的考研在12月份,離現在就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了,許精誠心想現在臨時抱佛腳還來得及嗎?

……

……

省立醫院,普外科。

這一天,科室迎來了一位特殊的病人。

只見他身材魁梧高大,面板黝黑粗糲,穿著和周圍人格格不入的暗紅色袍子,胸前佩戴者各式各樣的配飾,看起來應該是一位少數民族病人。

此時他正躺在病床上,接受著省立醫院醫生的詳細檢查。

“包蟲病是沒錯了,包蟲囊已經很大了,壓迫了肝臟,導致肝臟疼痛,同時膽總管應該也受了影響,我注意到病人的眼球已經出現了黃疸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