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第二(第3/4頁)
章節報錯
第一部,《戰狼2》,出場的時候我覺得這人有點意思,但是很快他的角色就變得有些刻板,轉變也很生硬,完全沒有角色的堅持。
第二部也是一樣,我會覺得他在角色的選擇上,會偏向那種明顯的往相同的方向轉變,也就是壞小孩經過一件事情就變得好了。我看不到角色的抗爭,看不到他自己的意見,好像就多數人希望他變成什麼樣,他就變成什麼樣。”
換句話說,太沒意思。
他們最愛看的,就是那些反抗,激盪,不走常人道路的角色。
甚至不是他們,很多電影節也是這種。
關注邊緣群體,少數派,並且也自然是要拍出這種人的各種不同。這樣的角色,確實會有不常見的角色魅力,對於這些人吸引力是很高的:
也必須承認一件事情,就是閱片量。
現場的很多人閱片量都不低,也就是說,他們幾乎看了很多的國內外電影。並且在選擇觀看的時候,肯定也是從那些知名經典的來看。
這樣看下來,對很多角色型別都熟悉。
這種“有錯誤,改正了,成長了”的方向確實很不少,在他們心中自然沒多少加成:“所以演一部還好,演了兩部,甚至這一部我也可以把它分類成演了叛逆的前半段,所以我不覺得他對電影行業有什麼追求,只是為了拿獎而已。”
“贊成,我知道他在內地已經各方面發展到比較好的程度,比較欠缺的就是獎項部分。這次過來演這個角色,既沒有跳出自己的舒適區,又帶有相當的目的性。”
第三個人站起來,言語更激動:“包括最近,忽然我周邊的人開始都聽到或者看到,有很多關於他的表演水平的訊息。就這麼恰好?這中間,有誰在推動,有誰在傳播,有誰在影響我們?
我想說,我們絕對是不會因為這樣的外部引導就改變我們的看法。相反,我會覺得這樣影響我們判斷的事情,是相當不可取的!”
哦豁,爾冬升頭更大了。
他本來以為兩方吵起來,互不相讓會是比較難調節的。但實際上真的發生的時候,爾冬升發現還是吵起來,比一方面的否定要好得多:
畢竟,他也是比較喜歡韓升在裡面的表演。
而且韓升拍這部戲的時候,也就24歲啊!
這個歲數,又不是科班出身的情況下,才拍電影三四年,選擇同型別的角色不是很正常的操作麼。爾冬升是很討厭現在不少年輕演員,最基本的表演都沒有琢磨好,就要去挑戰更復雜的角色。
都還沒學會走呢,就想要跑了。
好高騖遠要不得。
就跟現場的很多人一樣,能讓香港電影不再停止下滑就已經不錯了,很多人還要喊著要恢復當年的榮光,這都哪跟哪啊?
再說關於角色設定,也不全是他自己就能做主吧?真要有合適的角色,相信誰都會拍馬上去;真要跳出舒適圈…
“演的類似,跳出舒適圈?那你可真不是演員,不知道這件事情不是我們說了算吧。導演看了你上一部的戲,就會很自然的下一部有類似的角色,就會找上門來,而不是突然莫名其妙就有不搭邊的角色找來,那種機率是很小的。”
然後爾冬升腦子轉到一半,就終於有不同的聲音響起來:“而且事情可能正好和你說的相反,也是隻有你上一部戲演這個角色演的不錯,之後才會有類似的角色找上門來。
而不是演一種角色,演繹不好,下次就跳出去又尋找另外的角色。與其這樣舉棋不定,我更覺得能早早就找到自己擅長的領域,會是好事。”
討論的時候就是這樣,有一個人開口。
那麼持相同觀點的,就會接二連三。
“我同意,剛才說的都有些偏題了。我們肯定是要看演員之前的經歷,但是隻看之前的東西完全就是捨本逐末,重點不該放在這次的表演上麼?”
第二個支援的人也發聲了:“從這次的表演來看,我是絕對不贊成剛才沒有突破的這個說法。事實上我覺得是相當突破,因為韓升無論是生活中,還是角色裡都是多數時候光鮮的,這次能主動關注到這樣邊緣的角色是很驚喜的,表演上更是。”
“至於什麼為了衝獎而來的可能性,我不做評價,但我覺得即使是真的,那豈不是更好?各位,我們拍攝這些人群,不僅僅是為了自己開心吧,也是為了用電影給他們發聲不是麼,有這樣關注度很高的演員能主動參與,我們要鼓勵這種行為。”
第一波反擊來的迅猛有力。
以至於第三個人站起來的時候,只能把自己之前準備的反擊風暴給嚥下去,而是另起一盤道:“既然說到這了,我覺得大家應該暫時不要看場外的資訊,回到表演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