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提名(第3/4頁)
章節報錯
只能說好死。
但是嘞,你要說金像獎有多進步,那也未見得。
首先,金象這邊也是各方勢力來回角力,所以也有不少騷操作,只能說情況不太一樣,而且畢竟鄉港都已經迴歸也又這麼些時間了,又是政策治理不同。
然後,就要說到這個地域性。
誠然,獎項是可以帶著自己的一定偏好的。
比如說有些獎項就偏向於主旋律電影,有的就偏向於新人導演的創作,有的像金象獎,就偏向於自己本地的電影人們。
這樣做,在當年的鄉港電影屆,沒什麼問題。
畢竟大家都要過來嘛。
即使是不是這邊拍的,那也是想著辦法都要過來,畢竟電影市場如此的繁盛,人才如此繁盛。
所以幾乎是不愁的,每年都是大把的電影過來,大把的挑選。
最後捧自己人也很正常。
可如今呢?
鄉港電影已經在日益衰落,是不爭的事實。但是這對於很多鄉港電影人或者相關從業者來說,是很難接受的,也很難去承認這件事情:
尤其是在獎項上。
有人評價說,鄉港電影這些年,幾乎就是自娛自樂。
畢竟評選的條件,基本上就是內地不能直接參選,要滿足各種條件,就說其中的幾點,比如影片必須符合下列其中兩項條件,方合資格為鄉港電影:
1、導演須是持有鄉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的鄉港居民;
2、出品公司(最少一間)是香港合法註冊公司;
3、最少有六個工作專案的工作人員須是持有鄉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的香港居民,每個工作專案只計算一位...
聽聽這個條件!
再加上年輕一代的鄉港電影人把,或許真的是因為當初的那三個被寄予厚望的接班人出了那檔子事,又或者市場的必然性,總之青黃不接,到後來,上臺提名的要麼就是熟面孔,要麼就是拿出去真的就不太認得的。
包括那種拍戲多年,給個提名鼓勵鼓勵對鄉港影壇的堅守的,也有。
因為金象獎提名和選獲獎是兩次。
第一次,是提名。
由鄉港電影金像獎選民,及第一輪一百人專業評審團投票選出所有獎項的提名名單,票份各佔第一輪總積分的百份之五十(50%。
在各獎項中得票最高的首五名可獲進入第二輪評選。
而鄉港電影金像獎選民是指,符合金像獎選民資格及已向本會正式登記者。
那一百人專業評審團,則是由鄉港電影金像獎評選事務組推薦及邀請的電影業內人士和專業媒體工作者組成。
這樣的人群,其實提名方面審美倒沒有那麼差,甚至不少帶著懷舊的目光。
也就年年熟人見。
但是今年,爾冬升明顯就看見,提名裡來新人了。
...
“韓升,我現在聽見這個名字,就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