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嘶,我怎麼看著,感覺,感覺...不太對勁,又非常對勁?”

張欣躺在沙發上,糾結的很。

她已經很久沒有這種感覺了,並且張欣無比確定,自己會有這樣的感覺,百分百是源自螢幕上正在放著的電視劇,甚至可以鎖定到具體的人物:

楊函式演的唐雪見。

覺得不對勁的原因,其實還比較好分析,畢竟她也是這行的:

那就是鏡頭每次切到韓升的時候,都會自然一些;切到楊函式的時候,就能感覺這畫面,這臉,不會是一幀一幀修的吧?

畢竟明星就是吃青春飯的,以楊函式現在的年紀,和韓升肯定是有差別。

但在劇裡,感覺至少外表上還好。

只有像她這種從業者,才能從細節中感受到對面後期花了多大精力在平衡這個年齡差上面來。但畢竟人家就是做到了,人家肯為了戲花錢,

那就還好。

主要是那個覺得對勁的原因...

“誒,你說這楊函式運氣是真的好啊。”

這時候,旁邊傳來經紀人的聲音。

開播時兩人就在聊天,看到這會也自然還連著線,所以經紀人也就嘆道:“之前看選她去演,我都覺得奇了怪了,這個歲數去演這種戲,還是什麼嬌縱任性的角色,那肯定一出來都不用想,會被各種嘲諷的。”

雖說85花一直都在偶像劇裡打滾,但是大家都已經看膩了,年齡也不合適。只是經紀人也沒想到,這麼少數的情況,被楊函式又一次碰到了:

“但是這些問題吧,角色對了,其他的,也就真的沒那麼重要了。”

“是啊。”

張欣嘆了口氣,片刻後,才繼續道:“角色對了,年齡這個事情,甚至可以大大放寬了...”

正常來講,演員是什麼年齡,演什麼樣的戲。

比如說二十多就演偶像劇,剛好合適,青春年少的談戀愛,等到四十多再拍就違和了:哪怕他是張震,哪怕她是章紫衣。

比如說四十多歲來演傳統時代劇裡的父母,就正合適,比如說郭濤,比如梅婷,這些讓他們年輕的時候來演味道不對。

但那是正常來講,有些,就可以不正常。

演員匹配角色看什麼?

年齡固然是重要的標準之一,但是演技,顏值,個性等等之類組成的一個演員的本身特色,也是相當重要的。

如果真的這方面優勢大的話,劉小慶可以四十歲演武則天從小到老,趙雅芝三十八可以演白娘子,再舉例個近的:譚嵩韻在《以家人之名》裡演初中生,倒也還好呢。

至於楊函式這裡,沒那麼誇張,但是...

“演技被吐槽多年沒進步,結果倒是這種咋呼演技,還符合比較年輕的角色。”經紀人評價。

“臉嘛,自然是靠後期,也還算年輕。”

張欣接茬。

“個性方面我覺得還可以,挺有那意思的,實際上現在的戲很少敢讓女主角有這種帶點驕縱的意思的,一般都給女二。”

經紀人也是不假思索地繼續評價。

說實話,這種角色到她手裡,也一般都是推掉:沒辦法,觀眾們本來就喜歡把角色代入到演員身上,早年間就有馮遠征演《不要和陌生人說話》而被人扎車胎。

現在網路時代更是不用說,觀眾的情緒,很容易投射到演員身上。

一個不好,把握不住度,就會出問題。

“是,但楊函式這個人...演這種角色,可能真的剛好。”說實話,張欣和楊函式是存在競爭關係的,畢竟女演員從二十幾到三十幾,很多時候搶的都是一批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