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客氣地說,第二次的錄製在韓升唱完《本草綱目》之後,就差不多了。

真的,不誇張。

就好比剛看完《泰坦尼克號》之後,很多雖然也還不錯,但是相對沒那麼優秀的愛情片,很多人就沒有繼續看下去的慾望了。

同樣,對比之下第二組汪蘇龍的歌就有些顯得單薄了些。

倒不是歌曲怎麼怎麼樣的不行。

主要是裡面表達出來的意思,還是更加註重歌手自己的故事的表達,而比較少關注到外面的事。

要讓韓升說這樣其實也挺好的,因為歌曲之所以豐富多彩且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歌,就是因為這裡面夾雜了很多作者自己的個性,才會如此。

但這其實也某方面決定了,這首歌的受眾是有限的,喜歡的人是有限的。

畢竟是個人的表達嘛。

相對韓升剛才那種國內外的視角肯定有差。

再加上汪蘇龍是音樂專業的作曲系出身,本身產出就並不是那麼跟野路子的歌手一樣靠靈感吃飯,於是他產出最多的肯定不是不咋的曲子,但也不會說,經常能有特別亮眼之作。

再加上在韓升後面對比...

所以,等汪蘇龍自己在臺上唱完之後,都忍不住有點帶著糾結地自我調侃:“好了好了,辛苦大家在欣賞完那麼高質量的作品之後,能耐心聽完我的小學生作業。”

他也是醉了啊,第一期的時候對打鄧紫其你不用這個,第二期和我PK用這歌...

這,這不是個事啊!

“嘩嘩譁...”

即便如此,現場的觀眾依舊報以熱烈的掌聲,因為大家其實也都能理解《本草綱目》這種歌絕對不是隨隨便便就又得,自然不做對比。

總之,整體上,這次節目拍攝到這,也就真的差不多結束了。

感覺算是比較優質的一期。

上午下午的遊戲環節不再是那種軟綿綿的,而是增加了一些對抗度:這其實也未嘗不可。

雖然說《音悅之旅》當初提出來的時候是作為帶了點慢綜藝風格的節目,連《嚮往》也都是後面出來的。但和傳統慢綜不同,它也不算特別純粹。

何況更關鍵的:

都慢了三季了,觀眾也進入了一個對慢綜藝的倦怠期。

再加上節目整體調性不能變的情況下,觀眾閉著眼睛都能猜到,哦,這裡該說好吃了,那裡該配上慢鏡頭了,這邊該有一些相關的科普了。

這就幾乎讓觀眾失去新鮮感,進入這麼一點倦怠期。

所以必須改革。

而目前這一次的拍攝下來,看得出導演組的計劃是成功的。

當然了,這一次的錄製是兩次連著一起的,所以他們現在調整後續的錄製計劃也不現實。於是相對來說,第二次的錄製就保守了些。

選擇的地點是昆明。

作為雲南的首府,韓升有時候個人會覺得,它的存在感沒有那麼高。

大概是因為提到雲南的時候很多人會想到旅遊,進而就想到了麗江和大理這兩個地方。但實際上,昆明也是雲南最繁華城市,並且實際上...

人家其實才是很多統計中,雲南旅遊的第一大城市。

所以回到雲南,節目組選擇了比較保守的錄製,那就更多的圍繞著“旅”這個字。也就是遊戲和風景人文對半分,再加上一些文化風景之類。

聯想到昆明又稱春城,花都...

所以《音悅之旅第四季》這次的錄製,就安排在據說是當地最大的斗南花卉市場。

節目組科普說,這裡每天有萬餘人次進場交易,日上市鮮花66個大類,300多個品種,約46百萬枝,日成交額數百萬元。

每天有近三百噸鮮切花透過航空、鐵路、公路運往全國60多個大中城市,部分出口日本、韓國及東南亞等周邊國家或地區。

其實還算熱鬧,但沒有到離譜的程度。

他們錄製也沒有清場。

因為選擇的是在人少的時候錄製,加上游戲環節進行的比較快,所以並不擔心人流匯聚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