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那句話,《流浪地球》在上映之前是不太被期待的。甚至要不是說韓升和吳京這兩個的加盟,可能大家對它的期待程度就會更低了。

畢竟你要吹3億多投資,你這邊是老老實實投資了3億多,加上宣發什麼的花差不多4億。

可現在的觀眾對於幾億根本就沒有多少刺激感了。

而且成本這個東西,不就是你吹麼?

這些年那種上映之前號稱數億甚至是十數億的投資,上映之後賺了還好說,如果是賠了的話那就立馬話鋒一轉說其實並沒有完全花那麼多,然後這部電影基本上還是回本了的。

然後還有科幻片這個型別。

本身在國內都沒有成功的前作,導演也不是什麼大咖,尤其還之前一直傳聞:

說要請什麼斯皮爾伯格,卡梅隆之類的國際大導演。

這就...

人家是鳥槍換炮,你是炮換鳥槍,不,還不是鳥槍,是彈弓還差不多。

就算哪怕是預告片的特效爆炸吧,也有太多人衝特效爆炸的預告片進影院後,才發現預告吧全片的所有精彩特效全剪進去了。

雖說是肯定要把最好的東西剪進預告片來吸引觀眾,但也不能除了最好的,就啥都沒吧?

結果就是:

觀眾走進影院看到電影,那完全就是感受到了始料未及的反轉。

郭帆導演,韓升、吳京領銜主演的這部長片,在開場之後無論是在工業水平,特效設計,還是整體進展敘事,都是遠超預料的好。

尤其是特效和敘事這兩方面。

前者,如果非要類比的話,觀眾就感覺國內的電影特效怎麼一夜之間進步十年甚至二十年,能有這麼精細的製作。

這種製作,往往出現在被號稱起碼也是上億美元投資的大片裡。

當然也必須要說,更重要的其實是後者。

如果前面是別人有的東西的話,那後面這種“飽和式救援”,還有緊密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結合起來的主題,就是絕對的國內獨有。

《流浪地球》幾乎是完美地把這個東西,結合的嚴絲合縫。

也就是說,這個電影不僅外在的呈現好,內在的核心也是十分優秀的。

要知道國內這些年作品退步的重要原因,就有劇本退步。

雖然有人老實說:

什麼這不讓拍那不讓拍,不好過審,自然劇本就不好寫。

但事實就是市場發展,資本入場,要產出的不是優秀的作品,而是能穩定賺錢的作品。自然就開始千篇一律地復刻,自然更別提什麼創新了。

不過現在,《流浪地球》橫空出世,讓人驚歎不已。

還是那種先抑後揚的驚喜。

就好比見面之前別人形容這人顏值5分,到了一看居然是個顏值8分的大帥哥大美女,關鍵還賊有內涵賊好相處,那不是印象更好了?

“哇,哇!我還以為就是外面的太空站建模建的是那個樣子,結果沒想到裡面也是這麼精細,完全不輸好萊塢好麼?”

“這個全景,媽耶,劇組是真的捨得錢。光是做這個全景的特效,就得多少錢了啊,這拍的,感覺升哥跟吳京是沒拿片酬嗎?這怎麼3個億能做下來的...”

“我滴媽,還拍出空間站的戲,現在是地球上點發動機,空間站上也要阻止,兩條線都這樣是怕我還不夠感受到那股緊張氣氛麼?”

因為是劇組包場,所以大家也就熱烈議論著。

別以為是覺得這些人是行業內的,就要捧著來講,但其實是完全相反。

行業內反而大家相互是不服氣的,也都知道對方更準確的水平。於是這次能得到這些人的認可,別的不說,穩了一大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