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嚮往的生活》錄製一直在繼續。

陸陸續續開始來些為了宣傳自己的專案,然後過來上節目的嘉賓。有宣傳電影的,有宣傳電視劇的,甚至,還有個來宣傳自己做的一個文化節的。

五花八門的都有。

這時候,人家就主要衝著何江和黃岩去了。

沒辦法。

也是因為他這兩個多月都沒有啥活動的關係,這人氣就像是破了個洞的木桶,嘩嘩嘩地就各種流失。想想也很正常,他也不是真的走偶像流量派的,這方面肯定要弱一些。

而且就算是那些走流量的,比如《創造營2021》這種選秀節目。

出道也就是節目結束的時候,就是巔峰了,後面基本都在下跌。舉例當時喊得轟轟烈烈的國際團into1也是,成團後活動甚少。

當然,

他個人覺得也要和這個團裡的某些人有關係…

所以韓升心態,也放的很平和。

畢竟他後續三個專案都要在六月上線,安靜一會對他來說也是好事情——韓升始終認為,如果一直出現在公眾視野裡,即使每天都有改變,但是每次被看到的改變都是很少的。

不如安靜一段時間,再出場。

但話又說回來了,何江和黃岩很關注韓升的。

上來就跟人介紹他。

而這些人呢,一開始也對這件事情抱有不同的想法:雖然大家混的都是娛樂圈,但是身份,地位,年齡等等都差了很多。

另外,韓升雖然佳作頻出,但畢竟資歷尚淺,根基不穩。而且不是每個人都會看好某個人,然後就不說幫一把,起碼不擺架子。

所以總的來說剛進蘑菇屋的時候,很多人身上依舊是帶著各種社會氣息的:

但有的時候,慢綜藝真的有魔力。

《嚮往》裡三個嘉賓沒有過多的客套,也不做太多節目效果,畢竟幹活都實打實的自己去種地。

這樣一天下來,累都累到不行,多數人也就拋開別的東西,做回自己。

就類似於:

一個人在學校的時候,他的社會身份,都會削弱很多。

所以但凡是錄過這個節目的,都對《嚮往》好評連連,而且記住了裡面的那個不太熟的韓升,甚至不少人給出了誇獎:

這種誇獎就不是衝著他的流量,去捧他,而是多少帶點真心的意思。

於是伴隨著這件事情,節目組也開始宣傳了:

六月份就要上線了。

只是除了水果臺的鐵桿粉絲,其餘關注這個節目的還是比較少的,主要是韓升的粉絲群體。

經過這一段時間的沉澱,跟風粉他的人基本上已經又跟風走了。剩下的都算是真愛了,那種刷《音悅之旅》兩三遍,這會總算聽著個節目訊息,頓時激動了起來:

“還以為中斷就難繼續了,沒想到還是拍了!”

“是啊,最後還是在水果臺上線,比之前的平臺都好,時間段也不錯!”

“相信他的眼光,入股韓升不虧…而且有何老師黃老師在,就差不到哪裡去。”

於是整個節目還在預熱呢,關注的人裡面就有一堆看好這個節目的了。連帶著刷出各種詞條,一副下一個待爆綜藝的意思。

但在同型別詞條中,關注度最高的卻完全不是這個。

因為也就是在五月...

不止《嚮往》一個慢綜藝官宣,進入錄製或者即將播出階段。

而其中打頭陣的大家也很熟悉,叫做:

《音悅之旅》第二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