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嚮往的生活》網播預計也就一億出頭,和他們完全不是一個體量的。

他們播放量到現在,也有5億多,絕對是秒殺級別。

但這話,也不是完全不對。

“我覺得還是有影響的,雖然從網播上看不出來,但是從對方的收視率可以看出。”

另一位領導則道:“他們的收視率比之前多了0.35,這部分不可能全是從電視觀眾來的,也有從我們這過去的。”

“可是人家才播出第一期!”

領導有些不滿,道:“第一期能拉走多少觀眾?而且我們時間也不衝突,怎麼他也的看完這第一期,下一期才會有改變吧?”

說是這麼說,但吳丹更沉默了:

是啊,這第一期本來不應該有很多人跑走的,就已經流失了這麼多...

那人家播第二期,那時候才應該是有觀眾流失的時候,到時會怎樣?

不敢想象。

他整個人不自覺有些嘆氣,然後就被領導點名起來:“吳丹,你說說吧,有什麼分析?”

“...好吧,其實我是這麼想的。”

被點到名字,那也就基本上逃不脫了。

吳丹其實看到了昨天的資料,心中早有預感:“既然已經這樣了,我就實話實說了。這周口碑上下滑的原因,和播放量下滑的原因,其實我認為主要就是一點。”

他頓了頓,道:“現在的剪輯方式出了問題。”

領導面色一沉,製片更是有些咬牙,道:“你說說,什麼問題?”

“很簡單,一開始的明星效應過後,新鮮感消失是一方面,但這也意味著觀眾開始更看到節目本身。”

畢竟再不錯的節目,看了三四期,也新鮮感差不多過了。

而回歸節目本身,吳丹在喪失最終剪輯權後,就很糟了——本來這個節目因為明星基本上都打牌,剪輯就受限,節目也沒創新,結果製片那邊還各種搞事情。

說好的第一個慢綜藝呢?

又變成全在關注明星,節目本身反倒剩下的東西不多。

眼瞅著製片那邊又要反駁,吳丹立刻加快語速,道:“我知道你要說什麼,你要說,根據以往節目的經驗,這種事情不至於出現這麼大的滑坡...”

領導的目光也跟著疑惑起來,顯然也是這麼想的:

“對啊,按照規律,應該最早也是下一期才有這樣的趨勢。”

吳丹便點點頭,道:“對,那是正常發展的情況下,這些已經成熟的節目會遵循這樣的守則。可我們主打的慢綜藝,是新節目,但最終版又沒有完全剪輯出新節目的很多特色...”

“你別趁機告狀!”

“彆著急,聽我說完。”

伸手打住想要反駁的人,吳丹才繼續:“之前,是因為沒有對比,而《嚮往》出來就有了:還記得上期的下滑麼?那個,就是徵兆了。”

“對比起來,我們的慢綜藝元素確實不夠,更關注明星本身。”

“...”屋內一陣安靜。

但很快,領導便道:“行,我會去檢視這方面的考慮是不是屬實,那你有應對方法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