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這裡歡笑,我在這裡哭泣

我在這裡活著也在這兒死去

我在這裡祈禱,我在這裡迷惘

我在這裡尋找在這裡失去...”

唱到這一段,情緒已經澎湃地洶湧上來了。

事實上,已經不只是孫嬌一個人在聽了。

廣場邊上太多人都抬頭看向了螢幕——不是那種被迫聽一聽,或者是當做背景音偶爾看一眼,而是認真地看過去。

因為這首歌的主題已經相當明確,就是北漂。

現在的京城,常住人口也就2100萬出頭。但其中有800多萬,是外省來京人口。

換言之,差不多5個人裡,就有2個是外來的,而現場這個點還在外面晃悠的人裡...

比例似乎還要多一點。

“...”

廣場上少見的,出現一副安靜的架勢,引得路過的人都不自覺也跟著看過去。有的看完後幾步就急匆匆走過,有的則留下來傾聽...

這歌詞裡的意味。

北漂,曾經帶著點被迫的意味,畢竟在上一代人的眼裡“漂泊”的理解總是負面的,帶有迫不得已的意味。但如今北漂是理想,是反抗現狀。

可反抗哪有那麼容易?

於是就有了一路的歡笑哭泣,活著死去,祈禱迷惘,以及尋找失去...

然後再次化作一句恍若幽幽的嘆氣:

“北京,北京...”

...

聲音悠揚迴盪,又無比自然地擴散在每個人的心頭,像是裹著夜間霓虹的夜色,浸潤進每個黑暗的角落。鏡頭裡,韓升的情緒格外輕柔,像是在觸碰一個肥皂泡般的夢境。

這個夢境,觸手可及,但碰之即碎。

然後鏡頭又忽然拉遠,只見他並沒有給人任何時間喘息,立刻又是鼓聲響起,情緒更濃:

“咖啡館與廣場有三個街區

就像霓虹燈到月亮的距離

人們在掙扎中相互告慰和擁抱

尋找著追逐著奄奄一息的碎夢...”

廣場邊上,孫嬌聽著歌曲,忽然不知道怎麼的就心中一悶,然後不知道臉上是有什麼樣的情緒。

不是難過,也不是欣喜。

而是別的什麼東西。

這大概是因為這個詞裡的“咖啡館到廣場的距離”,就像是“霓虹燈到月亮”這句歌詞...

無疑是戳心的。

孫嬌當然知道廣場的指代意義,可她現在就在廣場上,百無聊賴,只能刷刷手機,看看螢幕上播放的節目找點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