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吧,最多就這樣子了。”

蔣希希想了想道。

其實,被公司注意到和沒注意到是兩回事情。

比如公司的一個練習生,如果向上級反饋了個情況,可能要好久才能回應;但如果是記錄在案的藝人,那基本上和練習生就不是一個進度,至少會有人實時關注。

並且可以預料的是,隨著韓升後續節目上的表現,這份關注會越來越多。

這一個月就是極限了。

因為再一個月,就播到第五期了。

而第五期,是個節點。

因為那一期就開始播放第三次錄製時候的內容了,可能會放出歌曲。

而韓升接下來要錄製的第三首歌...

按他自己的說法就是:

“我捨不得拿出來這首歌,這歌非常非常好。但我又必須要有一個更具代表性的歌曲,所以還是最後拿出來了。”

這讓她怎麼不期待?

第一期的《去大理》如果說質量不錯,但還選受眾;那第二期《成都》絕對能成為紅歌,就是內容稍欠;而被韓升成為捨不得拿出來的歌...

“很快你就會知道的,那首歌也不止是什麼別的東西,而是已經回到一種意境上的東西。”

韓升抿抿嘴,道:“總之你先看好現在吧,我們要趁著熱度,先攢點錢。

這第三首歌,我可能會用不說更高階別的製作人,起碼是比較合適的來製作就對了。”

...

第二天晚上,《音悅之旅》第一期的熱度高點已經過去,但業內已經得到了第一期的反饋訊息:

二十四小時內播放,9600萬。

這是個還算不錯的開頭,僅僅是在一天之內,就基本上播放量達標。

但這也是因為各種狂轟濫炸的熱搜,各方面的助力。

後面就沒那麼多錢了。

所以總的來說,成績不錯,但也沒有到開場就爆發熱度——也確實這種型別的綜藝,本身體量都很難做大,自然也就沒有抱著這樣的期待。

正常發展吧,保持一定熱度和關注就行。

能在首戰獲得很好的熱度,關鍵是還有不錯的口碑:所謂不錯的口碑,就是節目整體質量不錯,製作線上,評價不錯,然後又有兩個及以上的亮點,被大家持續討論。

這個亮點可以是各種各樣的。

節目組目前總結出來三個,就是“李熙珉體力超群”、“音悅之旅風格”以及“音悅之旅片尾曲”。

所以節目組總結後,還一愣:

李熙珉入榜毫無意外,他的粉絲最近又在開展關於昨天評論的罵戰,熱度不低;但這裡面一個和韓升有關係,一個則是韓升本人,屬實難得。

當然了,大家心知肚明有節目組捧他的功勞。

這點也不是全方面的正面結果:

包括節目播出之後,王達那邊立刻打來電話。雖然聽得出很是不悅,但是仍然旁敲側擊地,試探節目組態度。

王達代表的就是李熙珉,甚至背後靠山的態度,所以節目組也不會很直接:

畢竟換成原來的時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