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外面的規矩(第2/2頁)
章節報錯
之後便是利滾利,每個月按照三分利增加一些,秋收時約摸一兩多的利息,一年後大約就是二三兩銀子的利息,與本錢合計約摸十兩。叔父可要想好了,真打算如此欠下債務?”
眾人不得不繼續膜拜方應物的數算功夫,估計現在方應物說一加一等於三也有人信了。但方清田聽到這些數字,只覺頭大無比。
他雖然算不清數目,但他憑經驗也知道,一家三口的口糧需要四畝地,除此之外的才是收入。照此算來,他每年所得勉強只夠利息的,哪裡能連本帶利還清七兩銀子債務?
想至此,方清田不禁氣急敗壞的叫道:“你欺人太甚!”
其他人不知為何,輕輕地鬨笑起來。這方清田太過於貪心,拼命地想多佔便宜,但今天可算是被侄子耍弄慘了,眼下他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估計腸子都悔青了。
只是眾親戚都不明白,那方應物從小在村中長大,並未顯出什麼才幹,怎麼一夜之間比之前機敏聰明瞭十倍?莫非真有突開靈竅的事蹟?
方清田縱然再厚顏,也招架不住如此多同族親戚鬨笑,“我願割讓一畝,抵消這七兩銀子。”
方應物諷刺道:“交易的事情,需要你請我願,這次你是願意了,但小侄卻不願了。叔父你說一畝抵消七兩銀子就能算數?小侄還覺得一畝地不值七兩,需要拿兩畝來換,怎麼辦?聽說外面當鋪裡規矩,作為抵押物從來都是折半算價的!”
讓出兩畝?那豈不成了各佔四畝,一半對一半?若是這樣可吃大虧了,方清田被侄子的刁鑽氣的要吐血。
方知禮看雙方越鬧越不像話,種種的咳嗽一聲,把注意力重新吸引過來,“老夫無能為力了,你們自己去打官司吧!”
鬧到這裡到此便散了,眾人只當看了一場方清田的笑話,今天他可真是被侄子戲弄的成了村中笑柄。一邊議論著一邊下田農活去了。
方應物回到屋中,又為分家的事情考慮再三。自己這邊也是急於擺脫瑣事糾纏,既然已經出過氣了,乾脆就此答應三畝五畝的分法?
如果他這邊只分到三畝田,看似很吃虧,其實細算起來並不虧。若父親方清之身為一等稟生,肯老老實實在縣學讀書,是能從官府得到補助的。這個補助叫做稟糧,每月六鬥,一年下來可相當於五畝田地收入。
這樣一來,就可以視為大房賣了四畝實地,得到價值五畝田的鐵飯碗。而現在方應物又從公中分走了三畝實地,摺合起來相當於總數八畝田,比二房的五畝田還是大賺了的。
不過讓方應物感慨的是,怎奈這不靠譜的父親定要借錢出門遊學,兩年來放著縣學稟糧不領,那就真怪不得別人了。
只能說家門不幸,出了個敗家父親......他心裡不由得盤算起來,若村裡的事情了結後,一定要想法子去縣城。一是看看能否將本該屬於父親的稟糧要一些回來,二是開開眼界,考察一下縣城狀況。
如果真能代替父親從縣學要回一些補助,那無論還債也好,餬口也好,手頭就寬鬆了許多。
不知不覺日上三竿,方應物從沉思中驚醒過來,頓時頭暈眼花,從昨晚到現在他可是粒米未進。可是自己屋中是沒有食物的,又與叔父翻了臉,還能去哪裡吃飯?
這個迫在眉睫的問題,真真愁死人也,這種山村連個飯館都不會有的。
還好天無絕人之路,方應物正打算上山挖些野菜時,忽然聽到有人在窗外叫道:“方公子在裡面麼?”
方應物探出頭去,外面卻有三個人。站在前面的一個,就是昨日見過的那鄰村王大戶家的老家奴,一口一個方公子讓他很不適應的那位。
至於後面有兩位,一位正是外貌嬌媚其實潑辣的王家小娘子;另一位不認識卻見過,就是早晨祠堂分家時,來看熱鬧的外村陌生人,身材矮胖,年紀約莫四十餘歲,不知找自己有何貴幹。
小美人也好,陌生人也好,方應物都沒去太過於注意,他目光卻被老家奴牢牢地吸引了。因為此人手裡提著一具足足三層的大食盒,在當前這比什麼都誘惑人。
“聽說你沒飯吃了,奴家特意來給你送飯。”王小娘子很開心的說。
“多謝。”方應物心不在焉,注意力都在擺放食物的老家奴那裡。
“你今日早晨的事情奴家都聽說了,你什麼時候變得能掐會算了,而且有些話很有道理啊。”王小娘子熱忱的搭話說:“你從來沒出過門吧?你怎麼知道外面當鋪放債的規矩都是月息三分利?連奴家父親都不清楚這些呢,我三叔說,附近有你這種見識的人很少。”
得到美人奉承,方應物略帶小小得意,隨口答道:“這就是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胸中自有韜略。”
王小娘子恍然大悟,粉臉現出興奮神色,“照此說,我家看在交情份上從來沒給你算過這些,是不是壞了規矩?兩年前你父親借了三十兩,按照月息三分,到現在是多少了?你給算算是否超過五十兩了?”
方應物聞言欲哭無淚,這簡直叫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自己才是本村頭號欠債大戶,在這淳樸的山村中帶動起高利貸的商業化風氣,其實最倒黴的是自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