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清之負手而立,平靜的說:“正是!”

那武官便大喝道:“奉聖諭當面問幾句話,聖上對你優容有加,不計你三年前冒犯之過,拔你做詞臣貴職,你為何還膽敢上疏非議聖君,文間多有謗語?”

方清之擲地有聲的答道:“子曰:君待臣有禮,臣事上以忠。正因君恩深重,故而為臣者必然加倍報國,敢不竭盡股肱之力,傾盡肺腑之言,又何來謗語?正所謂忠言逆耳,伏請陛下慎思!”

那武官默然片刻,便鄭重的對方清之抱拳行禮,以示敬意。隨即又出示文書,並大喝一聲:“駕貼在此!奉聖諭拿人審問!”

只聽得左右官校齊齊應聲道“是”!然後一起衝上前來,團團圍住

方清之闔目不語,任由施為,方應物頭一次親眼目睹這等場面,望著父親偉岸的身影,不由得也生出敬意。

方應物正為了父親的浩然正氣感動,微微走神時,忽然間幾名官校越過父親身邊,靠近了自己,一伸手卻把自己按住了。

帶隊武官將駕貼收起,又對方清之“方編修!在下奉命拿令郎方應物審問,你好自為之,這便告辭了!”

啊咧?方應物目瞪口呆,頭腦中一片茫茫然….

這廠衛官校上門是來抓自己的?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說好的父親大人二進宮,自己在外面搖旗吶喊的劇情呢?

奉命拿人的官校可不給方應物靜立思索的功夫,直接推著方應物向大門外走去。

方應物毫無心理準備,一時間措不及防,不知所措。下意識的高舉雙手,不停的叫道:“我為江山立過功!我為社稷流過血!爾等不能如此,不能如此!我要見陛下!我要見陛下!”

方清之同樣茫然,毫無應變,只能瞠目結舌的看著自家兒子被廠衛官校帶出家門去。

之前的默契不是這樣啊,現在換成兒子蹲天牢去了,自己卻安然無恙…….那自己應該去幹什麼?(未完待續,本文字由破曉更新組 提供。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到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百度大明官吧』

希望大家都能去起點多支援隨風輕去,多點選,多收藏,多投推薦票!

別忘了右上角大明官吧的簽到哦~

《大明官》起點連結:

作者感言:在下只要腦洞開啟,更新一般還是能及時跟上的嘛。。。下一章白天上班時抽空寫,大概下班時候能搞定。

聽到門子來報,方清之依舊淡定,面上不動聲色,手捧茶盅連一個小小的抖動都沒有。

但方應物卻嚯的站了起來,忍不住張大眼睛向外面望去。這官校肯定是廠衛的人馬了,敢公然闖大臣家,那又必然是奉了天子詔諭!

還讓方應物吃驚的是,這些人來得好快!自家父親不過是七品編修,值得如此快速的反應麼?不過仔細想想也不奇怪了。

當今天子並非明君聖主,年幼即位時還好,劣跡不顯。但隨著年紀漸長,各種毛病也就漸漸明朗化了,揮霍無度、濫用私人、崇信佞幸等問題屢現不鮮,並且對朝廷運轉的影響也越來越惡劣,所以朝中忠直大臣自然不能坐視不理。

前幾年的時候,在君臣衝突時,那些名望素著的高官大佬是諫阻天子的主力,結果導致被排斥出京的高官很多,例如前首輔商輅、前左都御史李賓、前兵部尚書項忠等人。

而這些年,朝中執政大佬換上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這一批後,面對天子的過失,高官們都成了搗糨糊、裝糊塗角色,士林聲望一落千丈,典型代表就是劉棉花。

至於奮不顧身的諫君主力,則換成了中層官員,比如科道的御史、給事中、六部郎官以及翰苑詞臣,在妖風瀰漫的朝中竭力維持著一股正氣的存在,年年都有被貶到外地當知縣的。更具體地說,代表人物就是自家父親方清之這樣的角色。

但想是如此想,可這事態發展還是有點快啊,方應物忍不住問道:“父親你到底在奏疏上寫了什麼?”

方清之風輕雲淡的答道:“沒什麼只是列了聖上十條過失,懇請聖上聞過則喜、納諫糾正而已。”

十條¨….想必還有不少陳年舊賬,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