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大明官吧』

希望大家都能去起點多支援隨風輕去,多點選,多收藏,多投推薦票!

別忘了右上角大明官吧的簽到哦~

《大明官》起點連結:

作者感言:昨天考試,這章又遲了,給大家發個2900字章節補償吧!晚上再補一發。

新科進士已經站好,執事官左看右看,忽然又上前來,對張天瑞等三鼎甲道:“三位已然位列翰苑,不必在此,還請移步到前面去。”

張狀元剛才被方應物幾句話損的灰頭土臉,答也不是不答也不是。從臉面到心裡正在尷尬時,聽到執事官此言,暗暗出了一口氣。

此刻他站在方應物旁邊,被別人一起指指點點的比較,實在難受的很,能體面的離開最好。惹不起躲得起,以後還是離方應物遠一些為好!

不過臨走之前,張狀元仍忍不住對方應物瞥了一眼,猛的揮揮袖子,輕哼一聲離去。

這算是無言的炫耀,你姓方的再不服氣,那事實還是就這樣了,你我不是一個世界的人!

方應物嘆口氣,目送張狀元離去。這執事官來的好生不巧,太可惜了,成事在人某事在天。如果張天瑞繼續強辯下去,那就可以輕易給他扣一頂“你覺得你比謝遷強”的大帽子。

此時忽然隱隱約約從南邊端門外的太廟、社稷方向傳來鐘鼓之聲,大概是正在“告廟”。告廟相當於獻俘儀式的一個前奏,在呈獻給天子之前,先領著此次大勝的俘虜代表到太廟、社稷轉一圈,以昭告天地和祖宗。

約莫半個時辰之後,方應物看到,大明皇家樂團的藝人們搬著樂器從廟、社方向過來,又重新在午門下陳設完畢。

又過了片刻,在贊禮官的呼喝下,卻見幾位甲冑鮮明的將官率領軍士,牽著十幾名由白練束縛的酋俘,從端門方向出現,的確是牽著而不是押著。

這次威寧海大捷的俘虜當然不止這麼點,但也就那麼十幾個有頭有臉的首領人物才配作為代表出現在這裡。本該在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小王子,很不幸掛掉了,無緣出席這個莊嚴的場合。

這支官兵和俘虜隊伍沿著御道,意氣風發的從文武百官中間穿越而過,一直到達了午門下。

頓時站班的三千近衛官軍一起歡聲雷動,呼聲震天!

伴隨著響徹雲霄的歡呼聲,上方午門城樓處的華蓋高高舉起,天子出現在寶座上,由於距離原因,方應物看不清楚天子的長相。

方應物身處這立體大場面,耳邊聽著響徹雲霄的歡呼,熱血沸騰之下心裡暗生幾番興衰存亡的感慨。

直到當今成化年間,大明邊軍戰鬥力猶存,能在邊境與北虜進行野戰,交換比也不難看,偶爾還能出擊二百里奔襲,只是礙於技術原因無法進行大規模遠征。但再過幾十年,到了嘉靖朝時,只怕就徹底萎了。

雄壯的樂聲中,首先由兵部尚書陳鉞上前奏報勝績,至於監軍汪公公,由於身份原因,權勢再大也不可能在這裡露臉。天子便下詔,著禮部將此功業露布天下,禮部尚書周洪謨上前領旨。

此後,本次大軍的提督軍務王越王大人率領一干官軍,按著俘虜面北跪拜在午門外。天子下詔,著刑部審理處刑,刑部尚書林聰上前領旨,並代表朝廷接受俘虜。

到目前為止,一切都很順利,按照原本劇本有條不紊、按部就班的進行著,下面還有鼓樂喧天、百官朝賀、午門上下齊聲山呼萬歲等專案。

或許封賞專案也一併舉行——聽說王越王大人要因此封爵,成為大明朝極其罕見的因武勳封爵之文官。

如果天子有才,還可以即興表演一番,不過今上生性內向,大概沒有這種當眾表演的愛好。

刑部官員正象徵性的從出征官軍手裡接收俘虜中時,忽生異變!有個看起來略顯文質的俘虜忽然舉起雙手(不知怎麼從白練中掙脫的),仰頭對著午門城樓高呼道:“敗軍之人有幾句話要上奏中原天子!”

此人聲如銅鐘,周邊十丈內聽得清清楚楚,諸近侍大臣臉色一變,這是哪一齣?獻俘禮上應該沒有俘虜發言這專案罷?

趁著眾人沒有反應過來時,那俘虜繼續高呼道:“吾主身死國滅,吾身引頸就戮,此乃天命,本無話可說!只是聽說中原有智者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滅我於威寧海,可否親眼一見?如此死而無憾了,想來聖主必能教臨死之人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