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六章 才子的命運(第1/2頁)
章節報錯
『百度大明官吧』
希望大家都能去起點多支援隨風輕去,多點選,多收藏,多投推薦票!
別忘了右上角大明官吧的簽到哦~
起點連結:
的額定賦稅是二百萬石,王魁的十五萬石瓜洲倉回稟能折抵賦稅,自然很容易就消化掉了。正如所預料的,淨賺三萬兩。
現成的範例擺在這裡,若還沒有效仿者,那也太對不起這三個字了。別說本地人,就是有些徽州商人也開始做這門生意。
當然別人不可能像王魁這樣能聚集五萬兩銀子做本錢,少的一兩百,多的三五百,但林林總總加起來也為數不少了。
見到這種情況,方應物便放下心來,行政力量引導總是一時的,能形成市場慣例才是長久之計。
這種模式就是利用了湖廣墾殖發展迅速的趨勢,米價比便宜量足的情況,低成本的用湖廣米來折抵蘇州稅糧。
而且這種模式其實不能增加額定稅糧總數,但卻能減少因為交稅過程太麻煩、或者本地存糧不足而產生的拖欠現象。
減少拖欠,那相對於往年有大量拖欠而言,也就等於增收了。而且這種模式不只影響到,甚至還能影響到周邊其他府縣。
相關工作順利,徵收進度也令人滿意,方應物的心情也就大好了起來。他拿著賬本默默計算,去年因為水災,額定二百萬石被迫減免七十萬,實際只收了一百三十萬石。
而今年如果自己能保證在足額徵收二百萬石,再加上咱捐和清理田地得來的二三十萬石,那今年完成二百三十萬石問題不大。
二百三十萬石比起去年一百三十萬石足足增長了一百萬石,增長率堪稱華麗。就是比不鬧災的往年,實際徵收數目也增加幾十萬石一地方事務裡錢糧最重,這已經是比較亮眼的成績了。
大明稅制極其複雜,每個地方細則都不同,而江南漕糧佔據了京師供應的大頭。也就是說,稅糧都是要解運到京城太倉的,方應物頗為自得的想道,這樣總能將戶部的窟窿暫且補一補了罷。
甚至更得寸進尺的想,換了別人來,還真未必能短時間內有這麼高的效率。明年朝廷百官能順利領到俸祿,都是欠了自己人情!
正自得其樂時,聽到稟報說唐廣德來拜訪,方應物便吩咐放了進來,詢問道:“近日在這,本官聲名如何?”
唐廣德如實答道:“外面對欽差老爺的看法十分矛盾,有人很是痛恨大人,有人卻極為推崇大人,實在是褒貶不一。”
方應物哈哈大笑,“本官奉命南下,特為錢糧而來,更直白的說,是要從江南聚斂錢糧。這可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原本就做了滿身謗語的打算,如今能譭譽參半倒是意外之喜了!”
唐廣德陪笑幾聲,“方大人心胸豁達,在下佩服得很。”隨後又道:“聽說大宗師即將按臨......”
大宗師來了就代表著要有各種考試了,非鄉試之年最重要的考試自然就是錄取秀才的院試了。
方應物對唐員外的心思很明白,便道:“大宗師按臨後,考試之前一般鎖於貢院內不與外人相見,本官也要避嫌。但你大可放心,本官早就與商前輩透過書信了,保令郎一個生員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