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大明官吧』

希望大家都能去起點多支援隨風輕去,多點選,多收藏,多投推薦票!

別忘了右上角大明官吧的簽到哦~

起點連結:

方應物彷彿情緒萬分激動,大踏幾步走到李應瑣面前,又伸出雙手要去握手,將李老先生嚇了一跳,下意識的倒退兩步。

方應物不以為意,飽含深情的侃侃而談:“老先生拳拳之心,本官萬分感激,方才經老先生點撥過,本官幡然醒悟,仔細想來,本官確實錯了!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為官本該有忍辱負重的覺悟,怎可為一己虛名而動輒耽擱公事?李老先生教訓的是!”

李老先生早年也是做過官的,雖然仕途一般般,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這方欽差前後突然像是換了一個人似的,而且突然對自己謙卑起來,其中必有緣故!

所以欽差這番主動自認過錯的話十分不好介面,李老先生正斟酌著如何答話時,卻見方欽差抬頭張塑,看看了身旁的十幾名士伸,又看了看周圍遠處的百姓。

最後方欽差的目光又回到了近處的十幾名士伸身上,痛心疾首的說:“今日有如此之多高人名士到此挽留本官,其中盛情實意叫本官愧不敢當!本官負氣使性,實在對不住諸君的支援!

但聖人云,朝聞道夕死可矣,本官雖為不才,但也知道痛改前非,還望諸君繼續支援!”

眾君子面面相凱,他們的確是想留住欽差方大人的,哪怕放低一點身段、稍稍損失臉面也是可以接受,總比欽差太監再來禍害鄉里好。

現在欽差大人主動自承過錯,謙虛的說出了這麼漂亮的話,讓他們這些本地士人面子裡子都有了,按理說應該是達到了預期目的,甚至可以說是超出了預期。

可是眾君子又隱隱感到幾分詭異,彷彿有哪裡不對,但皙時又說不出來。最後只得答道:“方大人言重了,吾等只是胡亂議論幾句!”

長隨王英到方欽差身邊請示道:“老爺還走不走?已經搬到船上的箱籠是否要重新卸下來,再搬回公館去?”

方應物瞪了王英一眼,“沒見本官正與諸君敘話麼?船上東西光不要動了,回頭再說!”

眾人聽到這語,心頭又提了提。如果方欽差真下了決心不走,那行禮還留在船上作甚?

方應物又對李應禎等人拱了拱手,“不遠處有家望江槽,還請諸君移步至此,本官請諸君飲茶體想,順便聆聽本地賢人教導。”

如此眾人便跟隨著方欽差來到了望江樓三樓,吩咐小廄將桌椅重新擺過,方欽差便率先落了座。

仍有圍觀百姓聚事在外面,至今是什麼情況還不明白,本地名士們到底能不能留住欽差大人,這都懸而未決,便意味著還恃有新八撲胃出來。

等茶水上過,方應物便笑道:“近日這謠言紛紛,委實讓本官心頜意亂,雖然人人都知道謠言乃韓家所為,但本官礙於律例情面只能無可奈何。”

不過本官想明白了,正所謂大禮不辭小讓——本官雖為朝廷欽差,但在蘇州府仍要感謝諸君支援。”

其實方大人這話在別人耳朵裡聽起來,很有點前言不搭後語的意思,不過眾人也就這麼一聽。

常見的場面話而已,要求就不要那麼高了,再說欽差大人一口一個“感謝支援”,聽起來還是挺順耳的。

隨後方應物捶開閒談架勢,與眾人說起各種風土人情、軼聞掌故,他還打算等到牛時,在望江摟設下宴席,邀請眾人一同吃喝。

同在這日,蘇州城平門之外,欽差旗牌官陳彥站在一處高坡上抬眼眺望,約莫兩裡地之外有一片宅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