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方應物目的就是要大造聲勢,拉超更多的人,然後藉機村立他自只的威審!至千能不能成功?你我父子是記是活,你以為方應物真會關心?”

想到成千上萬的人殺奔過來,王臣臉上現出驚惶之色,王敬察言觀色之後深感失望,這乾兒子實在不是成大事的料。

但王敬面上沒有露出多餘情緒,只吩咐道:“他們召集的人數就算多點,仍舊是遊兵散勇,圍攻欽差畢竟是亂民滋事,這個理誰也駁不了!還是那句話,我們只要不被當場打死,最後勝利者就是我們的!

你再去找蘇州衛指揮使通報訊息,叫他一定要做好準備。一旦公館那邊開始行動,衛所軍士就必須來姑蘇驛保護,至少要來一千人!

再告訴他,明日本欽差太監若有三長兩短,朝廷就要用軍法砍他的腦袋,叫他自己掂量好輕重!”欽差大臣和欽差太監各有籌謀,彷彿大軍交戰前夕,蘇州城中裡的氛圍變得奇怪起來,很多靈敏的人都嗅到一股不同尋常的氣息。

到了次日,公館正門大開,欽差方應物烏紗著頂、官服在身,打出了全套儀仗!欽差大人果真親自出現了!公館街上人群響起了小小的歡呼聲,由欽差帶頭扛責任,他們自然放心不少。就算出了亂子,那也是欽差大臣的責任。

此時公館街上已經聚集的人大約有兩百來個,是今日舉事的核心人群。

方應物面朝眾人,神情嚴肅,但沒有沒說話,沉默了片刻,最後才點點頭道:“家園興亡,在此一舉,還需諸君奮力!”

話雖直白,也不是長篇大論,但卻叫眾人莫名的感動和熱血,振臂高呼道:“奮力!奮力!”

“動身!”方應物又招呼一句,上了官轎,打出欽差大臣的行牌(雖然督理錢糧這塊牌子此有點不倫不類),一馬當先的向闖門方向走去,其餘眾人連忙跟上。

闖門內外素來是最繁華熱鬧的地方,方應物帶領隊伍出行,立刻萬眾矚目,行人紛紛讓道,並和道旁店家一起高聲喝彩,宛如歡送英雄一般。

果然也如同所預料的,欽差大臣的旗號確實有點用處(別管是什麼欽差),沿途不斷有熱血人士加入。結果隊伍越走越長,出了闖門時,已經有五六百人了。

採辦太監王敬駐地姑蘇驛,地處膏門之外運河邊上。而膏門位於闖門南邊,所以方欽差帶著隊伍出了闖門後,轉而向南,朝著胥門外方向而去。

姑蘇驛駐地裡,王敬陰著臉坐在大堂上,而王臣坐立不寧,在堂上堂下團團轉。

如果真有上千人衝擊,但憑手底下這二百來爪牙防護,成敗還真不好說。

此時王臣的感覺彷彿是度日如年,忽然有人來稟報:“蘇州衛指揮使帶著衛所軍士來了!”

王臣長長的出了一口氣,全身這才鬆快下來,一屁股坐進了太師椅中。有了官軍保護,眼前大抵可以安枕無憂了。

至於事後的事情,自然有乾爹運籌椎幄!那方應物為了一己之名,煽動民意,製造民亂,圍攻欽差太監駐地,都是鐵證如山!

那方應物再有本事,也只是個二十幾歲年輕人,哪比得上自己千爹深沉難測、謀定後動!這次他死定了!

王敬當然提前派出了探子,一波波的訊息不斷傳到姑蘇驛——

“方欽差上了官轎,從公館出發了!”

“亂民隊伍已經抵達闌門,目測壯大了數倍!”

“亂民隊伍已經過了闖門,轉而南下,朝著姑蘇驛方向而來!”

“亂民隊伍距離姑蘇驛只有二里了,人數已經過千!”

隨著訊息不斷傳遞,姑蘇驛氣氛陡然緊張起來,彷彿兩軍交戰,幾乎一觸即發!

(未完待續,『本文字由破曉更新組 提供』。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到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