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方應物出身清華、儀表堂堂,做欽差足以撐得起朝廷門面。更重要的是,方應物正賦閒在家,有這麼一個現成人選,本來就要南下的,正好把督糧差事一併兼了,又何必另行擇人,浪費朝廷人力和公帑?”

方應物以手加額,簡直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啊,果然壞菜在這裡了!又聽劉棉花說:

“老夫一力堅持,這等重要差事,務必派遣熟稔錢糧、德高望重的大臣,否則如何鎮得住地方?

但劉珝確又道,方應物為知縣三年,地方錢糧事務自然嫻熟,況且又是浙江人氏,距離蘇松不算遠,對東南水土自然熟悉。

而且方應物號稱京師小青天,官聲風節人所共知,去督糧有何不可?年輕一些不是壞處,有衝勁更適合為督糧欽差。

老夫正要擼起袖子與劉珝辯論三百回合時,另一個閣臣彭華卻補充道,素聞方應物與蘇州眾人不甚親密,去江南督糧極妙......”

方應物聞言吐血三升,這補刀補得神了,讓人無話可說。

眾所周知,去督糧必然要與當地起矛盾。江南特別是核心地區蘇州府文化發達,近年來科舉逐漸興盛,官僚縉紳大戶很多。如果與蘇州幫關係不錯,那到了江南督糧時被人情牽絆,還真有可能下不了手。

所以朝廷雖然不公開言明,但在潛規則裡,派去督糧的欽差肯定要派與蘇州幫關係不好的大臣,如此才能收到效果。就好比另外一件事,朝廷典章上雖不公然記載,但戶部尚書肯定不能用蘇州人來當。

人稱小青天的方應物,就是一個公認與蘇州幫關係很一般的人。因為老師商相公的關係,方應物與蘇州幫二號領袖王鏊極其不和諧,所以連帶著和蘇州幫關係也很冷淡了。

本來方應物也是善於抄詩作詞揚名的,但在京師多年,卻與以文學見長的蘇州幫幾乎沒有什麼往來,這足以說明一切了。

如今的蘇州幫頭號領袖是狀元吳寬,此人性格很好、文采風流,又長袖善舞,處處謙虛謹慎,人緣相當不錯,沒有什麼對頭。

所以在朝廷有名有號的人裡,想找一個與蘇州幫關係不佳的人,那真是不容易,除了方應物之外,急切間頗難找到恰當人選。

最後劉棉花總結道:“眾人說的有理有節,老夫啞口無言......不過也要怪你,本來諸公想不到你身上去,你多此一舉上奏疏要南下,所以才引起了內閣注意,記起有你這麼一號人選。”

方應物無語,這一切看起來,怎麼像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從自己六年前拜在商相公門下,一直到鬧著上疏回鄉......註定了這次差事落到自己頭上?

或者說從某種意義上說,是自己挖坑把自己埋了?這就是佛家所說的種因得果?

看到劉棉花躺在竹椅上長吁短嘆,很是內疚的樣子,方應物忍不住寬慰道:“接了這個差事就接了,活人還能讓尿憋死,老泰山何至於耿耿於懷?這點責任小婿當得起,老泰山不必介意!”

劉棉花喃喃自語,“近十年來,老夫在內閣何曾吃過啞巴虧?但這次卻被算計了一把,簡直臉面無光,可惱之極!想來想去,也是老夫榮登次輔,一時忘形而麻痺大意的緣故!”

他到底是為了給自己辦砸事而羞愧,還是因為他丟了臉而羞愧?方應物一時失語,不過表示理解,一個以精明自詡的人在算計上被別人擺了一道,羞惱情緒估計是常人的十倍以上。

隨後方應物苦笑幾聲才道:“你老人家還是繼續在這裡羞惱罷,小婿失陪了。”(未完待續『本文字由破曉更新組 (典典漢紙)提供』。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起點首發◢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