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蓄勢待發(第2/2頁)
章節報錯
王越名為,但實際上並不管的事情,他的正式工作是提督京營,左都御史只是表示他高階文官身份的掛名。不過右都御史要是出了問題,讓王越這個左都御史出面接管都察院似乎也能順理成章。
從方應物角度來說,一個管的王越顯然比一個提督京營的王越更有好處,他方應物又不打算以武功立身。
王越對方應物的想法心知肚明,淡淡的答道:“老夫志不在此,也懶得應付這尋章摘句的水磨功夫,更願整軍備武、縱馬邊關!至於廟堂糾紛,用你的話說,找一條大腿抱著就行了,自己何須費心費力!”
不愧是鼎鼎有名的性格人物,大明最像武將的文官,行事作風完全就不按文官套路來!方應物無可奈何,又問道:“中,誰呼聲最高?”
王越介紹道:“呼聲最高的是右副都御史李裕李大人,此人當年以副都御史出任漕運總督、江北巡撫,後來因為丁憂回鄉。守制結束後,一時沒有別的合適位置,他就在繼續做右副都御史,幫著管理院務。”
方應物點點頭,這李裕老大人當過漕運總督、江北巡撫,那可真是個資深高官了,接任掌院都御史綽綽有餘。
王越放下酒杯,鄭重其事的提醒道:“李裕為人嚴厲,也算是幹練能臣,最重要的是,他與佞幸方士李孜省有同鄉之誼。”
李孜省......方應物愣了愣,沒想到在這裡聽到了這個名字。
不過王越不欲多談這些,又問起他最關心的事情:“前一段時間,我已經照你所言,頻頻向尚銘示好,惹得不少人矚目,這到底有用麼?”
“說實話,在下也不知道。”方應物毫不遮掩的說,“汪公和尚銘的生死榮辱全在帝心,我們決定不了什麼,只能盡力為之!”
在歷史記載中,尚銘在汪直倒臺後不久,也同樣倒臺了。但具體原因不詳,方應物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能靠自己揣測了,並引導天子想法朝這個方向發展。
想來尚銘迅速失寵無外乎兩點,一是當時錦衣衛指揮使萬通病故,西廠汪直被罷免,東廠尚銘一家獨大,得意忘形拉幫結夥後讓天子產生了警惕;二是與汪太監相比辦事能力太差,讓天子不滿。
除此之外,方應物還真找不出尚銘失寵的緣故,貪財這種問題在天子眼裡根本不算毛病。
王越追問道:“難道就這樣等著尚銘自己敗事?你還有沒有後手?”
方應物點點頭道:“老大人但請放心,在下自然是存有招數未用,現在看來馬上就該使出了!”
ps:
最近如果有冒充我找讀者要錢的,都是騙子,大家不要上當!聽說很多別的作者遇到這種事兒了!不過想來本書讀者都是老油條,不會有單純到犯這個傻上當的吧。。。
歷來辭官,90%都是抒發怨氣,逼迫朝廷儘早給個說法吧。當然,這事主要還是高官多了。
真自己犯事主動請辭的,明顯和現在的情況不符吧。我覺得作者還是進入自己想當然的節奏了,這個問題在新明時我也在起點說過,他為了需要的劇情描繪了一段情節,然後就自然而然的認為情節就必然會發展到自己需要的結果,而沒有放到整體來看,這事到底會怎麼發展。
這件事中,小方除了上奏比較緩慢之外,並無其他過錯,一個公認沒有過錯的官員,被罷免,可以說雷霆雨露,但自己請辭,只能說要麼在表態度,讓朝廷儘快看著辦,要麼就是所謂對官場心灰意冷(這可有點大逆不道,至少在皇帝眼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