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天下第一知縣(第1/2頁)
章節報錯
『百度大明官吧』
希望大家都能去起點多支援隨風輕去,多點選,多收藏,多投推薦票!
別忘了右上角大明官吧的簽到哦~
起點連結:
宛平縣方圓五十里,轄境主要是京城西半部,還有城牆外的周邊城郊地區,主要是是、西直門外的西山地區,還有山川壇()一帶的南郊。
當今宛平全縣賬面戶籍大約兩萬戶,理論口數不到二十萬,實際還得少一點。看著似乎與京城很不相稱,兩個京師附郭縣之一怎麼可能只有這麼點人?
但是不要忘了,京城人口比例與外地不一樣。因天子戍邊,故而京師軍戶比例很高,除此之外的官員家人和太監數目也數以萬計,都不包括在宛平縣民戶裡的。
這就是方應物要上任的地方。宛平縣縣衙位於京城北部,大概位置在皇城北牆外,東邊挨著,距離方家宅院約莫十里的路程。
如果在外地,新任知縣於黃道吉日前一天住宿於城外的驛站。到了上任當天,儀仗隊伍帶著指定數目的轎子出城去迎接,在縣城正門口有本地名流為第二波迎接隊伍,到了縣衙門口又有第三波迎接隊伍。
整個上任儀式是極其熱鬧、隆重的,這種排場除了顯示一縣之父母的體面尊嚴外,大概還有向全城百姓宣揚新知縣到任的意思。
可是在京城,宛平新任知縣方應物方縣尊想要這個排場?還是想都別想了。
夜宿城外,出城迎接?他方應物腦子有病才會特意出城去折騰一趟。本地名流在縣城正門迎接?京城名流有公侯,有宰輔,讓這些人在城門迎接知縣?
還有,宛平縣“縣城”正門理論上應該是正陽門,但這是國門象徵,除非天子御用,平常並不開啟,他方應物有什麼膽量敢用正陽門當成自己上任儀式場所?
所以方縣尊上任只能簡而化之了,不過比起普通京官單身匹馬去衙門報道的情況,排場還是強了不少。
天色才矇矇亮,已經有一支二三十人的隊伍,簇擁著大官轎等候在方家大門外的衚衕裡了。
這支隊伍自然就是由宛平縣衙胥吏雜役組成的,手持牌子、銅棍等各式什物。用具大都是擦乾淨的舊貨,唯有三對高腳牌是婁天化囑咐新制的。
第一對上面寫著“肅靜”、“肅靜”,第二對上面寫著“賜進士出身”“宛平縣正堂”,第三對上面寫著“鄉魁”、“會元”。
這高腳牌就相當於一地父母官亮出來的公開名片,儘可能的要把自家身份和光榮歷史寫進去。
比如這幾面高腳牌裡,賜進士出身表明方應物二甲進士的最終成績,鄉魁表明方應物是本省鄉試五魁首之一,會元表明方應物是會試第一,都是方應物榮耀歷史的一部分。
卻說這支迎接隊伍就這麼在方家大門外等著,雖然沒有大聲喧譁的,但交頭接耳竊竊私語的不少。
沒多久,方家大門開啟了,從裡面走出一位年輕俊朗的官員,頭頂烏紗帽,身穿青色官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