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大明官吧』

希望大家都能去起點多支援隨風輕去,多點選,多收藏,多投推薦票!

別忘了右上角大明官吧的簽到哦~

起點連結:

方應物就站在殿中,瞪著性閒和尚半晌,但性閒和尚不以為意,繼續灑掃殿宇,然後坐在佛像下,手持木魚唸經,南無阿彌陀佛!

送施主一夜歡欣喜悅?一想到這句話,方應物便氣得牙癢癢,這也叫報答?有信仰的出家人精神世界自成封閉體系,用他們自己的邏輯詭辯起來就是個死迴圈,平常人根本插不進去。

氣歸氣,怎奈縣太爺的威風在這兒使不出來,對這性閒和尚真是打不得也罵不得。

方應物在珈藍殿裡聽著性閒和尚唸經無趣,便出去看看能否另尋蹊徑,找到了的老住持閒談。

“性閒法師是如何來到貴寺的?”方知縣饒有興趣的問道。

這老住持法號圓通,聽到縣太爺詢問,很殷勤的答道:“十年前,性閒重病纏身,倒在本寺門前。老衲於心不忍,便抬了他進殿,此後我佛庇佑,叫他全好了。如此性閒誠心拜在老衲座下,在本寺為僧。”

方知縣嘆道:“看來你們師徒之間相處不錯,孰料這性閒法師竟然是東朝聖母的幼弟,這多年來你也想不到罷!只是性閒法師向佛之心堅執,不肯再沾惹紅塵,聖母欲相認而不得,為之奈何。”

聽到這裡,圓通老和尚雖然沒有說話,但也忍不住輕輕嘆口氣。方應物一邊感慨,一邊沒忘了察言觀色。見此暗想,彷彿有門兒!

如此方應物彷彿拉起家常,循循善誘的問道:“貴寺是何時所建?是如何建起來的?”

圓通老和尚答道:“蔽寺淵源甚久,不過文皇帝起兵靖難時候荒廢了,後由上代住持在荒野中重建廟宇,至今五十年了。”

方應物漫不經心的問道:“荒野之中重建?可有田宅地契否?”

圓通老和尚一時語塞,當初靖難時北平城外兵荒馬亂、十室九空,後來兵事結束,上一代老住持隨便在村居田間尋了塊空地建起寺廟。先來先得,又不曾買賣過,也沒佔了別人地方,哪有什麼地契?

但老和尚轉念一想,莫非這縣太爺有意示好,要給辦一張地契文書?那樣寺廟土地就是鐵板釘釘的永產了,倒也是好事。

如此老和尚“阿彌陀佛”一聲,坦然答道:“多年來蔽寺一直據此,實未見用到過地契。”

“哦。”方知縣兩眼望天,想了片刻,又開口道:“常人都知道,地處要津,九門之中最富,其實我這邊也不是不能聚財。”

圓通老和尚本來也算是老於世故的人,但現在也徹底糊塗了,渾然不明縣太爺到底想說什麼?這話題也太跳脫了罷?

方應物沒有在意老和尚的態度,自顧自道:“據本官眼中所看,貴寺地處外,瀕臨要道,南邊直隸、西邊山西的商旅之人從陸路入京,少不得也要從旁邊過路。”

老和尚更糊塗了,難道這方知縣想叫設卡收稅?那可真是阿彌了個陀佛!佛祖在上,幹還是不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