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暫別!(第1/2頁)
章節報錯
方應物在雅集上,義正詞嚴的將縣學士子訓了一通,居然反響還不錯,全縣一邊倒的讚揚,這也在情理之中,因為現在是個非常時期。
去年鄉試,淳安縣只有方清之這一個在外遊學計程車子中舉,其他士子全軍覆沒,很是寒磣。但被解元光環遮掩了,沒有引起太大注意。
今年會試,淳安縣還是隻有在外面遊學了兩三年沒回來的方清之中進士,其他從本土出發去應試的舉子再次全軍覆沒。
科舉是淳安縣人的驕傲和門面,一科出兩三個進士都是平常事。但在連連遭受重挫、只有在外面遊學的人才能中試的背景下,縣裡輿論已經不淡定了。
在這個時候,方應物作為今科唯一進士的兒子,恨鐵不成鋼的痛斥士子們拉幫結派、吃喝玩樂,痛斥士子們荒廢學業、浪費年華,很能引起主流輿論的讚賞和共鳴。
不然也不會有超過一半的縣學生員被叫回家去,並嚴加管教、禁閉讀書。
這個時候,不甘寂寞的白梅姑娘突然也跳了出來,宣佈免掉方家三十兩債務不過方應物沒搭理她。
閒話不提,這年頭出門遠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做很多籌備工作,尤其是方應物這樣從來沒出過遠門的。他前前後後準備了將近一個月。
蘭姐兒是應該帶上的,但兩個不到二十的年輕男女行走江湖有風險,還得找兩個隨從。
所以方應物從本村找了個身高九尺、膀大腰圓的鄉親,這樣可以增加安全感。還將蘭姐兒的哥哥也作為隨從帶上了,如此便是一行四人。
家裡原本有得三畝地都賣掉。偏僻山村的地不好賣,同族人又買不起。方應物費了很大力氣才賣出去。
所有田地款都用來當做盤纏,族人又七拼八湊的捐一些,四五十兩銀子怎麼也該夠在外兩個月的花銷。
在離開前,方應物又去了一次仁壽鄉倦居書院,拜訪並告別商相公。
商輅對方應物前些日子的放炮也很讚賞:“你那天說的不錯,道理確實是這個道理,這幾年士風是浮華了一些,正需當頭棒喝。老夫建這書院,選在了僻靜山腳下。不在村鎮城市,也是出於遠離喧囂的意思。”
“晚生只是如鯁在喉,不吐不快,卻讓閣老見笑了。”
商相公嘆道:“你們少年人嚮往外面世界,追求功名之心太盛,要到老時才知優遊林泉之樂。”
方應物道:“若無少年人銳意進取,哪有老年人優遊林泉。”
商輅大笑幾聲,掏出五六封信,遞給方應物道:“這是老夫給一些京中舊人寫的書信。還有吾兒家信,你替我捎給他們。”
名為捎信,其實是關照,讓他捎信就是將他介紹給別人。方應物豈能不知?便心懷感激道:“勞煩閣老費心費力,提筆寫了許多書信,這份厚愛。晚生沒齒難忘。”
商輅撫須笑道:“不累,每封信裡都是一樣的文辭。輕鬆得很。只是抬頭稱謂換了不同人而已。”
方應物發現,商閣老不搞題海訓練時。也挺風趣的。
準備出發的期間,又從京師傳來了科舉的終極考試殿試的結果,淳安縣碩果僅存的獨苗方清之在三百五十名進士中,名列二甲第四,也就是總榜第七。
狀元榜眼探花三鼎甲不是那麼好得的,機緣實力缺一不可,所以二甲第四名已經是高到令人仰視的位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