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對方應物而言,該來的沒來,不該來的卻來了,算是一個意外。【全文字閱讀.】但今次同年宴依舊是團結的宴會、勝利的宴會,依舊是和諧的宴會、成功的宴會。

還是那句話,作為主人家的方應物自然要有主人的氣度,而這裡不是私下裡搞小動作的場合。所以他不可能在自家召集的宴會上給謝遷難堪,否則只會搞亂氣氛,讓別人把自己看低一線。

總體而言,方應物花錢買名聲的目的還是達到了,不是誰家都有本事能辦起這樣質量極高的大規模聚會。

不過也產生了些許苦惱,曲終人散後,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出現在方應物面前,那就是這場五六十人的豪華宴集又花費了一百兩左右的鉅款。

方清之不沾俗務,不會操心這些事情,所以還賬的事情還是落到了兒子方應物頭上。

正當這時,忽然家中下人來稟報,忠義書坊的姚謙姚先生前來拜訪。

賓主落座,上了茶後,方應物問道:“姚先生今日到訪,所為何來?”

方應物倒更希望是送錢來的,笑道:“無事不登三寶殿,你們商家也說無利不起早,你我之間何須如此客套!”

上次忠義書坊能出八股文選集,還是方應物託了劉棉花的人情,才能從禮部庫房裡把兩三百中式試卷抄一份出來。這次當然更不成問題,而且新任禮部尚書周洪謨還當了方應物的媒人角色。

姚謙又問道:“有文章選集,仍須有人點評,如此才相得益彰湊成書籍。方公子有意做點評之人否?”

“方公子謙虛了,如果不願也就作罷了。不過這次選集的卷首仍然要加上你的那首《明日歌》,當初很多人都沒注意到作者,現在很多人回過頭來,猛然發現這首詩的作者竟然是新科會元,一下子便眾口傳頌了,我看傳遍天下也是指日可待的。”

這就是潛移默化中的名望啊,想象一下,若干年後有後生晚輩拜見自己時,客套一句:“方前輩,晚生被你的明日歌激勵長大的......”

方應物大汗,擺手道:“在下不求此虛名了。”他對自己的八股文實在缺乏自信,偶然一篇還可稱為古樸,但看得多了,未免就讓人覺得辭藻貧乏,單調乏味。

談來談去,還是沒有談到錢上面,方應物主動試探道:“姚先生還有其它事情麼?”

姚先生一拍腦門,“還真是有件事情忘了!京城與遼東做生意十分便利,那邊的皮毛藥材人參這類都是中原的暢銷貨,我在京城做了幾年書坊,這邊已經穩固下來,立住了根基。仔細想了想,今後我有意再試一試東北的買賣。”

方應物苦笑幾聲,“敢情你這精明人果然是無事不登三寶殿,原來把主意打在了這裡。你真想找我討那徐巡撫的人情?”

“在鄉里讀書時,我曾經數次將徐家子弟羞辱,也算是個小小的仇家,你說這遠在遼東的徐巡撫知不知道此事?”

本來當初他聽到遼東巡撫徐中丞是方應物的同縣時,便覺得其中可能有機會,卻沒想到拜錯了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