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鄉試遐想(求月票)(第2/2頁)
章節報錯
正所謂好鋼要用在刀刃上,若為了你父親這個秀才心思就託人情,有點浪費了。那我再說起鄉試的事情,又怎麼去開口?豈不是成了蹬鼻子上臉?
我與大宗師之間,還真沒有熟悉到這個地步。你說,是夫君鄉試考舉人重要,還是你父親考秀才重要?何況他老人家都五十了,即便考上秀才又有什麼前途?正當我全心備考鄉試的時候,還是不要拖著我胡鬧了可好?”
“嗯。”蘭姐兒乖巧的點了點頭,認可道:“夫君鄉試是大事,其餘事情都不能影響到這個。”
方應物放下王塾師這邊事情,又想起自己,“不過你倒是提醒我了,大宗師到了府城,我也確實該去拜訪的。
關係都是走動出來的,不去試試看,怎麼會知道有多少人情?最起碼也該去試探一下大宗師的態度,不能坐著指望天上掉餡餅。”
方應物這個念頭一動,命運的齒輪又滾滾滾動了。
國朝科舉考試中,鄉試被稱為秋闈,會試被稱為春闈,這是唯二別稱帶“闈”字的考試,其他考試都沒有這個待遇。
闈這個字,就有封閉的含義,由此可見鄉試和會試在整個科舉中的地位,說是最關鍵的兩道考試也不為過。
就拿鄉試來說,整個鄉試過程堪稱是一項極其複雜的系統工程,從考官、考務、考題、評判、出榜都有苛刻到精密的規定。在這個嚴密的程式面前,沒有任何人在考試之前就敢說自己百分之百能中舉。
像今年浙江鄉試,主考試官是提學副使李士實,但副主考試官則是從京城另派下來的,人選目前不明,想走後門都找不到人。
還有同考試官,則要由巡撫、佈政、按察從全省教官中精選十人,到了考試時候分房閱卷。
不要以為名聲最響亮的主考官就能籠罩一切。各考生試卷都是要先隨機分配到各房,先同考官負責初步閱卷,並篩選出候選試卷,但同考官只能看自己本房的試卷,嚴禁去看其他房試卷。誰知道你的試卷會被丟到哪一房?
而主考官只能在十位同考官呈上來的候選試卷中選擇是否取中,只能算是二審,沒有大範圍篩選試卷的權力。
不過主考官也不是沒有辦法制約同考官,主考試官可以主動到各房去搜卷,為的是查漏補缺,或者說把像是自己人的試卷再揀出來,但這仍需要碰運氣。
至於考題,則是由主考官和監臨官臨時共同翻書決定,這誰又拿得準所有考題?
至於鄉試名次,則在閱卷完畢,取中人數夠了後,由主考試官當著副考試官、同考試官、提調官、監臨官的面,在大堂上公開決定。眾目睽睽之下,靠走後門取得好名次的難度係數也很大。
至於糊名、謄錄、對讀等關防程式更不必贅言,總而言之,鄉試這種考試的指導思想就等於是,不厭其煩的把所有人都當賊防,絕對不是方應物以往所遇到的那些考試能比的。
想必不熟悉鄉試的人看了考試全部規程後,只能是頭大如鬥。但至少應該能看出,在鄉試裡,各個考官之間都是互相牽制的,中間還夾雜了許多不可控的隨機因素。
因此走後門運作也很難運作出百分百的成功率,而具體成功率的高低,就看關節打通了多少。
若想百分之一百確定能中舉,只有一種辦法,那就是打通正副主考官、十來個同考官、監臨官、提調官所有考官的關節,同時不走漏任何風聲。
不過在現實中,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沒有人可以做得到。能有五成把握,那就是超級強的實力了。
方應物在研究鄉試程式之後,心裡便猜測道,國朝考試製度設計的初衷,大概就是有這種意思——人情關節因素是根本阻絕不了的,所以就把制度設計的複雜到沒人能完全掌握的地步......就是想走後門,也一樣要賭運氣。
他現在要做的,不但是讀書,還得想想辦法運作一番,內外兼修、雙管齊下才是王道。
龍有龍路蛇有蛇道,高階的辦法是直接從考試官、監臨官、提調官等關節處下手,弄考題、影響判卷等,低端的路數就無非是夾私挾帶、買通雜役軍士等。
方應物衡量了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之後,決定還是走高階路線比較好,走低端路線丟不起那人。
ps:大家說,國慶期間能爭個歷史分類月票前三不?
瀏覽閱讀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