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自己得罪過的人裡,有和他沾親帶故的罷,方應物心裡只能如此解釋道但是想來想去,也想不出具體緣故

既然商相公不在,方應物也只得迴轉他剛走到大門處,迎頭撞見一名姓盧的老僕

當初方應物在倦居書院慘遭題海戰術折磨的那段時間裡,這名盧姓老僕負責給他送飯,彼此也算熟識了

所以盧老頭見了方應物,主動招呼幾句,然後又道:“小相公是來尋我家老爺的?此時他人在山下溪水那裡”

聞言方應物覺得書堂裡那位教書先生可惡,如此簡單一個去向也不肯說,卻險些害的自己白跑一趟即便是有什麼怨氣,但這心胸未免也太窄了

想至此,方應物忍不住指了指書堂,問道:“這位來的先生是何方人也?”

盧老頭聞言失笑,“他是程先生,可不是來的若論起先後,小相公你才是來的”

方應物不解,盧老頭進一步解釋道:“這位程先生,乃是我家老爺上次罷官回鄉時所收的弟子只是去年程先生離鄉去了福建遊歷,所以小相公你沒有見到過他”

商相公上次罷官回鄉的時候?那得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罷方應物知道,當初土木堡之變後的鄇王當國時期,商相公正式入閣然後到了景泰八年,英宗睿皇帝發動奪門之變,復辟皇位這時候商相公受奸邪排斥,被罷官回鄉為民,時間長達十年之久,直到本朝成化三年才復起

看來這位程先生就是商相公那次被罷官回鄉時,所收的學生了,難怪盧老頭說與程先生相比,自己才是來的

盧老頭又想起什麼道:“當時我家老爺本以為程先生是生平最後一個弟子,此後專心仕途不會再有閒心收徒但是我縣人才輩出,沒想到後面還有小相公你”

方應物暗暗嘆口氣,這位程先生與商相公的師生關係看起來地道,正統一些以至於可以在商相公不在時,代替商相公教導族中子弟

不像自己,純粹厚著臉皮主動硬貼上去的,只是商相公愛惜家鄉人才,又兼為人大度,所以半推半就的預設了不表示反對而已所謂的學習,也只在倦居書院埋頭做了十天八股文

相對比之下,自己這學生當的真是有點野,是不是也該走一走形式?

除此之外,忽然方應物隱隱有所醒悟,反覆唸叨“本以為程先生是最後一個弟子”這句莫非這程先生因為自己搶了“關門弟子”的名頭而不滿?按照傳統觀念,關門弟子確實是特殊的一個

告別盧老頭,方應物下了山嶺,在山腳下溪邊尋找起商相公

他看到了引溪水灌溉農田的農夫,看到了在溪水裡打漁的漁夫,看到了砍木為柴的樵夫,看到了溪邊垂釣的閒人,耳中時而有漁歌,時而有號子

種種情景宛如畫中,好一派山溪眾生圖,但方應物舉目四望,在附近沒有發現商相公蹤跡

方應物暗暗奇怪,盧老頭應當不會騙他,難道商相公回了村中?正當他在溪邊徘徊時,忽然聽到有人叫他的名字,“方應物你這是去哪裡?”

這聲音極其耳熟,方應物順著聲音看去,眼皮底下有位穩坐溪岸垂釣的釣客只是這釣客背對著他,又帶著大遮陽斗笠,導致完全看不清真容

方應物繞了半個圈子,伸長脖子仔細看了看,登時站立不穩,險些一頭栽進溪水裡

這位斗笠覆頂、布衣芒鞋的垂釣老叟,不是商相公又是誰?此時的商相公樸素如斯,哪有半點宰相威容?他找來找去,就沒想到眼皮子底下的這位釣客就是商相公真身

方應物連忙上前大禮相見,“老師真是返璞歸真,神光內斂,修為精進了讓學生有眼如盲,對面相逢不相識”

“胡扯,老夫又不修仙”商相公笑罵道,“去年回鄉時,你作詩道:綠蓑煙雨溪邊客,白髮文章閣下臣這容不得老夫不學一學溪邊垂釣了,不然豈不是沽名釣譽之輩”

方應物便曉得商相公心情不錯,看來歸居田園也能讓這位老人十分悠然愉悅

如果說方應物之前也拿不準商相公究竟有沒有復起之心,但在此時他終於可以確定,商相公真打算就此養老了,萬安萬首輔的擔心都是多餘的除非商相公是登峰造極的偽君子,連他的眼睛都能欺騙過去

方應物暗暗讚歎一聲,入世為宰相,出世當釣叟,不愧是文人裡的標杆人物、模範人物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本站訂閱,打賞,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