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倒吸一口涼氣(第2/2頁)
章節報錯
張先生毫不猶豫的否認道:“聞所未聞,斷無此事。”
陸大人這些事情與寧良貪贓鉅款不同,寧良那些貪贓案,若是沒人查還好,只要事情傳了出來,稍微清查一下藩庫和海塘修建款項就能查出蛛絲馬跡,否認了沒有太大意義。
而陸大人這些事情多是捕風捉影之說,很難找到實際證據,該抵賴就得抵賴,一定要先否認了,然後很容易想辦法不了了之。
寧良突然插嘴道:“是老夫做官心胸不夠。導致布政使司東西大堂之間多有齟齬,憑空生了許多傳言,老夫自思後深深悔之。”
方應物眉頭鎖得更緊了,寧良居然為陸大人開脫?要知道寧良和陸辰一直是對頭,多年來沒少明爭暗鬥,但寧良卻在此時把責任都攬到自己身上,那陸大人豈不責任大大減輕了?
他檢舉陸辰覬覦左布政使官職,為一己之私操權弄勢、製造禍端,攻訐同僚。可是連寧良這個理論上的“受害者”都矢口否認了。那檢舉陸辰還有何意義?
今天奇怪的事情很多,一件件從方應物腦海中閃過
第一奇怪的是,朱大人把人請到按察使司大堂後,一直拖著沒有出面,直拖延到晚上才進行夜審。
第二奇怪的是。開始問話後,朱大人對他這個代表正方的檢舉人言語似乎不太客氣,但卻對幾乎可以認定有罪的寧良父子有所迴護。
第三奇怪的是,寧良以布政使之尊,主動上了按察使司大堂接受訊問,又像個平頭百姓般陳詞。
第四奇怪的是,寧良莫名其妙犯糊塗。主動提起商相公,言外之意聽起來似乎就差說得到商相公庇護了。
最後也是最奇怪的,寧良居然為老對頭陸辰開脫,減輕陸辰的過錯和罪責。
把這些事情聯絡起來。方應物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在他看不到的地方,一定發生了很多事情!
最有可能的解釋,就是寧良、陸辰、朱紳三位方面大員之間,達成了一種協議。然後開始各自扮演各自的角色。
至於達成協議的時間,就在之前他們幾個在大堂等待的兩個時辰裡。正因為有此事耽誤。所以朱大人才會把問訊時間一直拖延著!
至於那三人達成了什麼協議,方應物不得而知,但肯定各有各的好處!
暴露在人前的寧良最明顯,好處當然就是得到從輕發落,同時避免株連兒子,付出的代價就是將罪責全部承認,同時要替老對頭陸大人解圍。
可是陸辰和朱紳兩位大人又能得到什麼好處?除了陸大人能減輕自己過錯,縮小案情對自己的影響之外,朱紳也能因斷案迅速減免自己這按察使失察之過?但就這還不足以讓他們兩個冒著風險與寧良達成協議罷?
他們還能從寧良這裡得到什麼?方應物不由得將目光投向寧良,腦中突然閃過第四件奇怪的事情,也就是寧老頭忽然犯糊塗,將商相公扯了進來——他為什麼要說出這種有損商相公聲名的話?總不能損人不利己吧,這對誰有好處?
我靠!方應物突然懂了,因為當今首輔是萬安!很多人都知道,萬首輔表面寬和,但內心裡最忌憚的還是商輅。道理很簡單,只要商輅起復,萬安就得讓位。
想當初萬安力排眾議,派了親信李士實到浙江當提學副使,而且李士實還出人意料的親臨淳安縣,不就是打著監視商輅的心思麼。如果商輅在地方上鬧出點有損名望的傳聞,那自然是為萬安所喜聞樂見的。
另一方面,寧、陸、朱這三位大人都是方面大員,有資格與萬安打交道,他們可以透過貶損商相公來討好萬安萬首輔。而且反過來還可以借勢,再利用萬首輔將此案大事化小,可謂是一舉兩得,當然小事化了那是不可能的。
想至此,方應物頓時感到陣陣發冷。在整個大堂中,其實自己才是最孤單的一個,好像陷入了重圍之中。
別人也就罷了,這寧良的行為堪稱是背叛!他深受商相公恩德,如今做錯了事情,反而卻想要攀扯商相公來減輕自己所受的懲罰,真乃平時看不出的小人也!
方應物忍不住冷笑連連,指著寧良道:“寧老大人回答我一句,你當真問心無愧否?”寧良充耳不聞,連頭也不回。
PS: 打通思路,今天四更,補完前兩天積欠,這是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