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君臣父子(第2/2頁)
章節報錯
若是那樣就徹底玩完了,神仙來了也救不了。但方應物卻沒想到父親這樣答話,而且神情如此莊重,態度如此誠懇,言辭如此衷心。任是誰看,也覺得他是自內心的。
這不完全是馬屁啊,方應物突然醒悟到——論語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綱有,君為臣綱、父為子綱......
方應物自從穿越以來,自認模仿古人言行很像,從未被別人看出過什麼差錯,但今天終於認識到,他也就是套了個古人的皮而已。
他心裡一邊批判,這真是腐朽落後的封建王朝君父觀念。是絕對不人權、自由、平等的!
一邊又想道,在當前這個狀態下,父親將皇上比為父母,把君臣衝突比喻為父母打兒子,那真沒有更好的回答了。能不能感動皇上不好說,但任是誰也挑不出半點毛病。
一時之間,腦海中兩種念頭激烈的交匯,方應物感到自己有點精神分裂症狀了。
強行按下自己的哲思,方應物感慨萬分。不愧是平常小問題多多。但一到關鍵場面就能閃光的父親大人。
雖然他老人家生活一塌糊塗,但到了考秀才、考舉人、考進士、館選時,從來不含糊。
而自己這兒子還不至於被坑到死,每每欲仙欲死的時候,都能喘上幾口氣。長嘆一聲活著真好。
覃昌問完方清之,又把臉朝向方應物:“你三番五次上書,要提代父坐牢,替父頂罪,這是你自己所想麼?”
父親都沒洩氣,更會說話的方應物當然不會捅出簍子,朗聲答道:“父業子當承。父報國以忠,子繼之以孝。父親遭不適,為人子者感同身受,自當恨不能以身相代!”
覃昌聞言嘆息道:“不愧忠臣孝子。”到此問話便結束了。覃昌不再說什麼,徑自上了轎子,回宮奏報去。
方清之繼續被押回詔獄坐牢,指揮使袁彬對著方應物拱拱手道:“恭喜方秀才。令尊只怕要出獄了。”
方應物連忙還禮,“多謝袁大人吉言。”
離開錦衣衛衙署。方應物還是有點後怕,他找了間路邊茶鋪,坐下靜靜心。這應該是最後一關了罷,甚是兇險,不過可算熬過去了,下面就等著詔書了。
當夜卻有姚先生來到浙江會館,向方應物表示最高的謝意。不但要請方應物出去吃酒,還帶了五十兩紋銀作為謝禮,但都被方應物嚴詞拒絕了。
現如今他滿心思都在決定父子命運的詔書上,沒心情想別的,所以將姚先生勸了回去。
姚謙只能再次長嘆道:“急公好義,不收謝禮,方公子真乃古仁人也!”
又過了一天,有錦衣衛官校飛奔到會館,對方應物道:“詔書到了!你去本衛衙署,和令尊一起接旨!”
方應物立刻起身僱了轎子,加了價錢,一路小跑著來到皇城南方的錦衣衛衙署。
詔書直接從宮中到錦衣衛,由袁指揮宣讀。方清之又從牢獄中被提了出來,方應物也再次和父親一同跪拜。
袁指揮咳嗽一聲,開始宣讀。開頭可以忽略,前半段駢文也可以忽略,方應物知道,重頭戲在後面幾句。
片刻後,終於聽到了“繼續為庶常吉士學習”一句!一剎那間,狂喜充滿了方應物的心胸,這簡直是最好的結果了!
本來他都做好了父親被配地方的命運,但卻還能繼續當宰相候選,這如何不喜人?
看來父親前日的一番衷心表白,真的打動了天子的心!不愧是隻有關鍵時刻才能不掉鏈子的父親!
今後父親充當參天大樹,而自己可以一邊讀書學習一邊在背後出謀劃策!父子聯手,打出一片好前程指日可待!
幾個呼吸之間,方應物就已經為父親規劃好了未來。三年後進翰林,五年後入東宮教習,十年後當侍郎,十五年後當尚書,二十年後入閣......
按下方應物浮想聯翩不提,詔書仍然未完,袁指揮繼續宣讀道:“方清之本有誹謗君父、詆譭大臣之嫌,本該邊鎮苦役,雖加恩寬免,但仍罪責難逃。
今有其子方應物願以身相替,朕不免成全孝子之心,以方應物代父頂罪,罰至延綏邊鎮服役,期滿而歸。”
方應物很大不敬的猛然抬頭,頭腦一片空白,望著聖旨呆住了。
延綏鎮,又稱榆林鎮,九邊重鎮之一(此時還沒有九邊)。位於後世老革命根據地延安府之北也,是當前蒙古韃靼人與中原王朝拉鋸的最前線。
父親保住了,但卻讓他這大孝子代替父親去黃土高坡服役頂罪?人生的大起大落實在有點刺激......
方應物又自我懷疑起來,自己猛烈宣傳方家忠臣孝子是不是有點鼓吹的過火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