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劉大學士對方應物的瞭解,知道他必定有主意了,滿懷希望的說:“你想寫什麼?”

“煩請校尉傳話,就說為人子者,最近讀書讀到《孟子》之公孫丑上,既然父親默寫經義養浩然正氣,便請父親為兒子書寫此篇!”

聽到方應物還是請寫孟子,期望值很高的劉大學士陡然跌入了谷底。

他還以為方應物想出法子勸方清之妥協一下,結果居然還是請方清之寫經義。現在寫這些有什麼用?四書五經,聖人教誨,在天牢是沒用的!

那校尉看了看方應物,又看向主審官,等待吩咐。劉吉無力的揮了揮手,“去吧,左右都已經寫過兩篇了,也不差這一篇。”

劉大學士已經考慮今天怎麼收尾了,又決定還是再拖幾日。審問又沒說要審幾天,拖一日算一日,說不定方清之忽然就開了竅。

正想著時,校尉又手持稿紙上了堂,呈開後看了看開頭,果然是《孟子》之《告子上》這篇。

這方清之還真是冥頑不靈,劉大學士沒興趣再看下去了,四書五經他都滾瓜爛熟於心,用不著看方清之後面怎麼寫。

劉吉滿懷氣惱的拍了案,正要宣佈退堂,卻見方應物看著稿紙道:“家父似有後悔之意了!”

劉大學士和袁指揮都齊齊一愣,不明白方應物想說什麼。

方應物找到句子,指著說:“此篇中有: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這還不能說明家父有自思悔過麼?”

劉吉和袁指揮目光都隨著方應物手指頭,落到了“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這句上面。

這句話出自《尚書》,在這裡是被孟子引用。但這都不要緊,關鍵是方清之親筆寫下了這句話!

如果一個牢中犯人寫下了“自作孽,不可活”這句話,那倒是可以解讀成該人犯有後悔之意罷......

劉大學士忍不住出聲,讚道:“妙!”也不知道是讚歎方清之寫的妙,還是方應物的主意妙,

至少他心裡是越來越欣賞方應物了。既會刷名聲,又可以不留痕跡的變通,這種天賦殊為難得,他自己身上都沒有。

不然他這堂堂大學士,也不至於落到計劃靠著營救方家父子來挽回名譽的地步。

贊完之後,劉吉又問道:“袁大人,你看如何?”雖然他是主審,但陪審的意見也要尊重,何況這陪審是錦衣衛指揮使,有事可以直接密疏奏君的。

袁指揮看了片刻,卻沒有與劉吉說話,轉頭對方應物道:“宮中懷恩太監囑咐過本官,請我保全忠良,為朝廷維存一分正氣,本官自然不會阻礙令尊出獄。”

劉吉訝然,不明白袁指揮鄭重其事對方應物說這番話是何意思。

但方應物卻明白了兩重含義:一是本指揮使這次放了你父親一馬,你總要有所回報;二是本指揮使也不是沒有人的,司禮監掌印太監懷恩是本指揮使的老相識。他也算是救助你父親的恩人,明天在東廠你看著辦。

方應物心知肚明的對袁指揮作揖道:“謝過老大人。”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