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養殖業(第1/2頁)
章節報錯
渤海市年平均降水量不到600毫米,年平均水面蒸發量卻達到了1200毫米。
楊東昇來到的渤海這幾天,每天都是豔陽天。
不遠處就是一座海邊鹽場,工人們將鹽堆成一個個小堆,遠遠看去好象雪堆一樣。
向海面上望過去更是景色壯麗,只見海天一色,藍色的天空下是碧藍色的大海,幾條漁船遠遠的行駛在海面是,大群的海鳥在天空盤旋著。
想曬陽光,哪裡用得著費勁力氣去洛杉磯,如果沒有接下來的工作,楊東昇倒是想在這裡好好旅遊一番。
“陽光,大海,沙灘,啊……”楊東昇正想感慨一番,忽然覺得鼻子有點酸,“啊嘁,啊嘁!”
“楊總,您還是上車吧,外面冷!”姜主任忙勸道。
“這才10月,怎麼會這麼冷?”
“這裡靠海,風大!”
楊東昇坐上車,“農科所那邊怎麼樣?”
“已經聯絡好了,下午就能過去!”
渤海市礦產資源豐富,有煤礦、鐵礦、鋁土礦、石英砂礦等多種礦產,還有石油、天然氣等資源。
渤海的煤礦、鐵礦、鋁土礦、石英砂礦已經開採多年,很多礦場已經瀕臨枯竭。
這一次只放出部分鹽鹼地和魯南的煤礦,明顯就是一次試探,楊東昇必須拿下來這些地和礦,而且幹好了給渤海市上下看。
治理鹽鹼地對楊東昇來說不算什麼,但之後種什麼是個問題。
得看看人家渤海市裡是怎麼安排的,萬一跟人家已經有了規劃,你出手打亂,而且還做的更好,領導臉上怕是不好看。
隨著楊東昇承包的土地越來越多,將來肯定還會承包更多的土地,食品已經成了他產業中的重要一塊,而中國的政策一向是力保主糧。
即便按照楊東昇的方法,種水稻、小麥的利潤也一直不高。
下午來到了渤海市農科所,農科所所長曬的黝黑,一看就是一個實幹型的專家。
“豬最適宜育肥的溫度是15至22度,羊最適合生長的溫度為10至20度,牛最適合生長的氣溫為10至21度。我們渤海地處華北,同時又瀕臨大海,就全國範圍來說,一年裡這種十幾度到二十幾度的天數,差不多是全國最多的。另外苜蓿抗鹽鹼,喜半乾旱氣候,最適合生長的溫度也是15至20度。我這裡由黃河淤積形成的深厚疏鬆的土壤,最適合苜蓿生長,除了土壤鹽分高,影響作物對鈣的吸收,需要施加點鈣肥。”
“豬也能吃苜蓿?”楊東昇好奇道。
“可以的!苜蓿含有豐富的多糖、黃酮、異黃酮,能夠改善豬的生產效能、免疫力,還能調節腸道微生態平衡,改善肉質,在養豬過程中具有廣泛的用途,不過餵豬的時候,苜蓿要配合其他飼料,不能多放。正好苜蓿草可以固氮,鹽鹼化程度改善後,可以輪種些玉米、小麥、花生。”
“養豬,養牛,養羊!”
楊東昇沒想到渤海市裡規劃的是養殖業,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中國老百姓缺肉,一直到楊東昇重生的時候,中國的人均肉類消費量,仍然排在世界幾十名開外,而且這其中還包括大量西方不吃的內臟、頭、爪、脖子。
因為中國大量進口大豆用於養殖,還冒出了各種奇談怪論,什麼中國人一吃肉,巴西的雨林就冒煙。
對核汙水視而不見的環保小公主也跳出來指責中國人吃肉,搞的好象中國人吃肉對環境的危害,比日本的核汙水還嚴重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