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就算別人沒有,匹茲堡是美國第一大鋼鐵集團美國鋼鐵公司的總部,他們肯定有同型別的裝置!”如果這一次再搞砸就是第二次了,他比誰都希望楊東昇能買到合適的裝置。

“喬治,你能聯絡到去年那家工廠嗎?”楊東昇問。

“他們已經破產了,現在應該由州政府或市政府託管!”

一家已經廢棄的工廠內,眾人看著眼前的裝置直流口水。

一臺135噸超高功率直流電弧爐,每爐冶煉時間僅為70分鐘,年產量可達90萬噸,後面還有鋼包爐、真空精煉爐,一條高階合金棒材生產線,一條高階合金線材生產線。

這些裝置看起來至少有七成新,按照這種工業裝置的使用壽命,根本不用試。

“光是這些裝置就值不少錢吧?怎麼就這麼廢棄了?”

“而且這裡的位置也不錯,就沒有人想過利用起來嗎?”

站在工廠內,楊東昇可以看到匹茲堡市中心最高的那幾棟建築。

剛才過來的時候,楊東昇就注意到,這座工廠一側是一條車流密集的公路,另一側是一條大河,河對岸是一片茂密的樹林。

離市中心這麼近,又有這麼好的風景,這要是擱在中國房地產商的手裡——什麼河景房,交通便利,毗鄰市中心,氧氣森林……宣傳點不要太多。

有這麼塊地在手裡簡直髮了。

“我想是因為環保!”

八十年代,里根上臺後開始大規模落實去工業化,大量工廠關閉,這些工廠留下了大量被汙染的土地,這些土地被稱為“棕色地塊”。

這些廢棄工廠由於年代久遠,位置大都不錯,很多社群甚至就是因為這些工廠產生的,美國也有開發商打過這些“棕色地塊”的主意。

大名鼎鼎的“拉夫運河事件”就是如此,開發土地的紐約州政府明明知道有汙染,但是仍然在這片土地上蓋起了大量的住宅和一所學校。

事發後,製造汙染的胡克電化學公司,開發土地的紐約州政府被判賠償受害居民經濟損失和健康損失費共計30億美元,

那可是八十年代的30億美元。

除了賠償,紐約州政府至今仍然在清理那片汙染土地,已經先後投入了數億美元。

像這種被汙染的土地,想完全清理,被汙染土層要剷除,挖出來的土,也要特殊處理,放進專門的場地填埋,不但花費巨大,而且耗時長久。

“喬治,在美國,是不是有很多這樣的工廠?”

“應該有不少!”

“拉夫運河事件”後,美國先後出臺了一系列環保有關的法案。

出發點很好,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事情,不但中國有,美國也有。

很多企業本來養活自己就非常困難,哪還有錢清理這些汙染土地?不少企業為了避免承擔了鉅額清理費用,乾脆就直接申請破產,逃避責任。

還有更多的工廠至今已經轉手了不知道多少回,法律出臺後,所有者認為自己是從別人手裡買來的工廠,這座工廠自己根本沒用多少年,在自己手上沒有造成這麼大的汙染,不應該承擔這麼大的責任。

總之陷入了無休止的扯皮之中。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