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劇增(第2/2頁)
章節報錯
東昇科技的採編人員很多都是從《嶺南報》挖來的,打這個頭陣,自然是《嶺南報》最合適,他們的影響力夠,代表的還是官媒。
“有啊,他們還經常互通訊息!”
“讓他們走動一下,《嶺南報》應該會對這個新聞感興趣!”
中國的鎢和中重稀土無論是儲量,還是國際市場份額,都佔據壟斷性地位。
可以說,只要我們提價,別人只能接受漲價。
但是價格卻始終賣不上去,後來也不知道是誰竟然搞起了市場配額制度,這種搞法在世貿組織自然會輸官司。
其實只要我們把環保標準搞起來,再從嚴執行,生產成本搞了,售價肯定會漲起來。
楊槐走後,楊東昇調出三維圖。
一調出圖,楊東昇立馬嚇了一跳,此時他面前的三維圖上,看到的深度竟然達到了八千多米,而且仔細一看,這個數字還在逐漸減少。
楊東昇上一次使用能力,還是他受表彰之前。也不知道最高峰時到底是多少米。
趁能力還沒有完全回落,楊東昇抓緊時間把各地的礦產調動起來。
但是他明顯失算了,隨著能力的大幅提高,楊東昇一次能調動的資源確實更多了,但是隨著深度增加,他能發現的資源也更多了。
很多原本已經移走礦產的土地下,又發現了新礦產。
在貝南,楊東昇發現的金礦至少又增加了四五倍;在澳大利亞,鑽石礦下又發現了海量的鑽石……
很多原本沒有礦的地方,在更深的地方也發現了礦。
楊東昇在各地承包的土地,原本沒有煤炭的地方,發現了大量煤田,而且都是肥煤、主焦煤、無煙煤等高價值的煤。
甚至還有大量的碳單質——石墨,這可是將來生產高技材料的關鍵原料。
如果不是楊東昇的能力,這些礦產即便被發現,大部分也沒辦法開採,因為這些礦幾乎都在兩千米,甚至三四千米以下。
兩千米以下的溫度、地層壓力,會讓開採成本直線上升,以現在的技術是很難產生經濟效益的。
目前全世界深度超過兩千米的井工礦幾乎全在南非。
南非有高品位的金礦,最深的礦甚至已經挖到了海平面以下四千米,加上當地兩千米左右的海拔,實際深度達六千米以上。
幾乎熬了一夜,楊東昇把貝南發現的大塊些的金粒子全部移走,優質煤炭全部弄了上來。
澳大利亞的鑽石、紅寶石、藍寶石也移動了上來,但是沒有放的太靠上。
寶石的消費量非常有限,放出太多了只會壓低價格,不會產生更多的效益。
有些鑽石大的,楊東昇這輩子恐怕都不敢讓它出現。
只是把現有寶石的純淨度儘可能的提高了。
快吃早飯的時候,楊槐敲響了他的房門,“哥,我問過了,《嶺南報》那邊已經派人過來採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