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機遇與挑戰(第2/2頁)
章節報錯
二號高爐是國內根據一號高爐,完全照抄下來一座高爐,只是使用了不少國產裝置,裝置國產化率達90%——據說這個資料是按照重量算的。
這兩座高爐都存在不少隱患,但是問題還不算太嚴重,問題最嚴重的是三號高爐。
三號高爐是在日本提供的高爐上稍微放大,裝置國產化率進一步提高到95%以上,同時採用了30項新技術、新裝置和新工藝……可以說是目前國內高爐技術的集大成者。
但是三號高爐自投產後,裝置故障頻發,冷卻系統存在嚴重缺陷,爐況長期不穩定……
受此影響,原本準備開工的四號高爐直接沒了下文。
不只是高爐出了問題,日本神戶制鋼廠提供的前兩套兩萬六千立方米每小時空分裝置長期達不到設計指標,神戶制鋼廠最終賠償了滬上鋼鐵一套三萬立方米每小時的空分裝置做補償。
滬上鋼鐵廠原本以為自己賺到了,但是買的哪有賣的精?
日本人賠償的這套空分裝置完全是一個劣質產品,自投產以來經歷管道變形、保冷箱開裂、珠光砂噴出等一系列事故,造成裝置多次停車,嚴重影響了正常生產。
對於這些東西,日本人表示願意給他們修,但是開出了一個天價維修費不說,工期也不確定。
國內現在大搞建設,方方面面都急需鋼鐵,滬上鋼鐵廠是國家在外匯極端緊缺的情況下,硬擠出來的鉅額外匯建成的,卻在關鍵時刻掉了鏈子,任誰的臉上都不好看。
滬上鋼鐵廠聽說楊東昇在滬上的公司,有五千立方米高爐、七萬立方米每小時空分裝置的經驗,就找到了他們公司,希望他們能夠接手維修這些裝置。
楊東昇自然是希望拿下這一單生意的,滬上鋼鐵廠作為國內鋼鐵業的龍頭企業,是這一行的標杆,只要能拿下這單生意,就能開啟廠子的知名度。
但是反作用也同樣明顯,一旦搞砸了,也會很快全行業聞名。
楊東昇手下搞高爐、空分裝置的人,全都是從前蘇聯挖來的,對於滬上鋼鐵廠這些裝置,他們拍著胸口保證沒問題,但是楊東昇信不過他們。
毛子最喜歡乾的兩件事,一是喝酒,二就是吹牛。
正在細心看資料的時候,楊東昇眼角的餘光,看到一輛車與他們交錯而過。
司機劉衛國忽然把車停了在路邊下來,衝楊東昇道,“楊總,剛才過去的那輛車好象不對!”
“不對,怎麼不對?”楊東昇向後看來一眼。
那輛車開的很快,就這麼一轉臉的功夫,兩車距離已經很遠了,楊東昇只能勉強看出剛才那輛車是一臺四不像。
劉衛國道,“那輛自卸車上裝了好幾個孩子,我剛才看到那些孩子想下車,但是那輛車不讓!”
“不讓?追上去!”
順河的四不像絕大多數都是楊東昇手下幾個礦場的,如果真發生了這種案子,對礦場的聲譽影響巨大。
汽車很快追上了那輛四不像,果然就見幾個孩子緊緊的抓住車廂,一邊大喊,一邊焦急的拍著。
“截住他!”楊東昇衝劉衛國道。
就在楊東昇下命令的瞬間,就見那幾個孩子竟然從高速疾馳的車廂內一躍而下,掉在地上後,連打了幾個滾才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