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牛頭(第2/2頁)
章節報錯
渤海市的情況也好不了多少,他們的煤礦主要在魯南。
除了這些礦場,楊東昇拜會了魯南、黃海兩市的農科所,希望與他們建立合作關係!
我們國家每一個省、每一個市都有一個農科所,甚至不少縣裡也有對應的農科所。
看似照顧到了方方面面,其實分散了科研力量,搞了大量低效的重複建設,導致每一項成果都進步不大,培育的品種很難具有國際競爭力!
國家要想搞活農業科技,最好將全國各地的農科所整合成幾個大的農科所,集中精力才能取得突破。
這種事情不是楊東昇能改變的,牽一髮而動全身,全國這麼多農科所編制,如果大批砍掉,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恨死楊東昇!
楊東昇此時也瞭解到了三聚奶粉廠的情況,經銷商大批退貨後,這家奶粉廠目前背了一屁股債。
不過這並不是壞事,1993年,三聚的奶粉產銷量已躍居全國第一位,與此同時三聚開始了急劇擴張。
先後對多家經營困難、缺乏規模的企業進行了兼併重組,除了本身所在的石門市,以及冀省省內多個城市,還在華京、津門、蘇省、魯省、豫省、皖省、粵省等省市擁有企業二十餘家,
這個時代中國的城市面積都很小,這些企業的廠房、養牛場未來都在城市不錯的位置。
此外他們還在蒙省買了大片牧場。
由於是行業內龍頭企業,他們甚至還在華京、滬上建有辦事處。
這是一隻肥羊!
楊東昇從東昇建材出來,看了剛剛建成的旋轉式隧道窯。
第一次建有點磕磕碰碰,好在已經建成了,下一步還要進行除錯。
坐在車上,楊東昇看著技校、大專提交的關於教材的若干到建議。
這份資料是由數名外國老師提出的,難以想象技校和大專用的教材很多還是將近二十年前編的,現今社會技術進步日新月異,用這些資料教學生,能教出什麼?
其實何止是技校和大專,地礦大學採礦專業全國排名第一,所用的教材很多也過時了!
有些事情想想真是荒誕,捨得花幾百億給學校蓋樓,卻不捨得花幾百萬編一套跟得上時代的教材。
這大學到底是樓重要,還是教學更重要?
這種事楊東昇已經見怪不怪了,我們國家很多行業就是這樣,重視硬體,輕視軟體!
回到家沒多久,詹姆斯·惠斯勒打來電話,他在歐洲和美國找到了不少中國流失的文物,都不算不太貴,但是到底哪一樣算有歷史意義,詹姆斯·惠斯勒卻作難了。
這東西楊東昇也不怎麼懂,“你發傳真給我,我看看!”
不多大會,傳真就發了過來。
東西還真多,有佛像、字畫、木雕……忽然一張照片吸引了楊東昇的注意,如果楊東昇沒看錯的話,這應該是一個牛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