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楊東昇得到的情報,他們的下一代光刻機產業已經搞出了樣機,只是在價效比上,輸給了荷蘭公司採用水折射的方案。

回到辦公室,李主任在楊東昇的桌子上,放下了一塊槓鈴片一樣的圓盤狀金屬。

這塊金屬上下都泛著銀白色,勐一看跟不鏽鋼差不多。

“這是王副總剛剛叫人送來的,說是您要的鈮鈦合金!”李主任道。

“這就是鈮鈦合金?”楊東昇頓時大感興趣。

拿起來,掂量了一下——比不鏽鋼要輕不少。

楊東昇衝李主任擺了擺手,等李主任出去之後,他重新看向那塊鈮鈦合金。

先將一小塊儲存到地面上的鎳鐵合金,跟這塊合金做了部分替換,然後再次看向了地下。

這段時間網上罵東昇集團的人不少,楊東昇的能力又回到了固體地核的範圍。

他將這塊鈮鈦合金放到固態地核中。

鈮鈦合金一陣蠕動,最終穩穩的挺住了。

這不奇怪,鈦的熔點是1668度,鈮的熔點是2468度,都高於鐵和鎳。

楊東昇還沒來得及高興,就見這塊合金竟然在蠕動,然後分成了兩層。

下半部分是鈮,上半部分是鈦。

然後就像楊東昇上次見到的那樣,鈦和鈮好象無視周圍的固體似的,一個上升,一個下降。

鈦逐漸往上升,掉出固態地核。

最終像掉進了熱湯中的冰粒一樣,融化了。

楊東昇張大嘴巴愣了好半天,上網查了一番,才大體得出了一個結論。

鎳和鐵能結合在一起,原因在於鎳是一種親鐵性元素。

鐵的熔點是1538度,鎳的熔點是1453度——只差了85度!

鐵的密度是7.86克每立方厘米,鎳的密度是8.902克每立方厘米——只差了大約1克每立方厘米。

被壓縮後,這種差距可能會更小。

相比之下,鈦的熔點是1668度,鈮的熔點是2468度——差了整整800度。

鈦的密度是4.506克每立方厘米,鈮的密度是8.57克每立方厘米。

差了將近一倍!

……

東昇重工的廠房內,“一號材料研究小組”的人正在進行試驗。

面前的拉絲機上,已經是他們選取的強度儘可能低的鎳鐵合金了——其超導臨界溫度剛剛在液氮沸點以上。

即便隨著超度臨界溫度降低,其強度、硬度、塑性也在降低。

他們發現這塊合金的塑性,仍然可以超過塑性最好的金屬——金。

可是這塊合金的強度,對於拉絲機來說仍然太高了。

更何況還有那個避不開的老問題——膨脹!